近日,兩則關于環衛工人的新聞引發關注。一是,東北持續數日的暴雪中,一位環衛工人蹲著吃飯的照片被無數網友轉載,有網友倡議“給環衛工人一杯熱水”。一是,媒體報道天津部分環衛工人遭遇年齡歧視,超過45歲便沒社保、沒機會漲工資。如果說前者是公眾對關懷環衛工人的呼吁,后者則是人們對漠視環衛工人權益的質疑;前者令人心頭一熱,后者令人痛心、汗顏。
環衛工人的艱辛,人們是知道的。春夏秋冬,刮風下雨,甚至在多少年不遇的極端天氣里,他們都奮戰在第一線。環衛工人的要求不高,公眾也是知道的。收入可以謀生、權益得到保障,甚至刮風下雨時有個地方避一會,天寒地凍時能吃上一碗熱飯,就已經很滿足。不獨環衛工人,那些為城市建設而汗流浹背的建筑工人、為社會治安而晝夜巡邏的保安人員,同樣如此。他們的艱辛勞動本應受到起碼尊重,他們的樸素愿望本該得到滿足,可現實中他們的付出往往被淡忘,他們的權益往往被忽視,天津部分環衛工人的遭遇就是例子。甚至于,有時想到了他們,往往如“給環衛工人一杯熱水”的呼吁,多半是因為極端天氣。
勞動者的艱辛應時刻被記取,而不只是在極端天氣下才被想起。在極端天氣下想起環衛工人們,起碼表明社會并沒有忽視底層勞動者的存在,更沒有忘記他們的盡心付出。但也折射出對像環衛工人這樣的勞動者,社會關注不夠、關心不多。諸如此類的例子絕不止環衛工人,如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空調房里待不住了、冰激凌也不能解暑了,人們往往才會想起建筑工人有多么不容易,要多關心他們、尊重他們的勞動;過年過節民工返鄉,城市空了、“用工荒”了,人們方才想到民工付出了很多,要善待他們、保障他們的權益。毋庸諱言,這樣的關注,或是源于特殊情境,或是因為某種需要,可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缺乏持續性、難以持久。
勞動者的權益應時刻保障,而不僅是偶爾的關注和關懷。如何讓這種關注、關懷不因時間、地點的變化而時有時無、時強時弱,譬如“給環衛工人一杯熱水”,不會隨著極端天氣的離去而消失;對進城民工的尊重關愛,不會因為需要的滿足而淡忘,這,才是社會更應該思考的,也是環衛工人們最期待的。如何做到這些,關鍵靠制度,而決不能只靠偶爾的關注、關懷。否則,不僅會讓人覺得:想起是因為需要,不需要就想不起,有點走味兒;更會給人一種錯覺:他們被呵護得很好、權益被保障得很到位,最終讓一些問題被掩蓋、一些權益仍然被忽視。
切莫極端天氣時才想起環衛工人們的艱辛,切莫因一時的關注關懷而放松對他們權益的保障。時刻關注他們,多從制度層面保障他們的權益,才能讓尊重、關愛走得更遠。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