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煙草使用對貧困的效應評估研究”課題組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原貧困地區吸煙率高達34.2%,明顯高于全國26.6%的平均水平;吸煙人群家庭貧困率為23.61%,是非吸煙者家庭的近兩倍。這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對吸煙和健康及貧困關系開展調研的項目,引起廣泛關注。
疾病是最常見的致貧因素之一。然而,吸煙對致貧會產生如此大的直接影響,了解的人還不多,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項從2019年3月至去年12月的調研表明,吸煙除了減弱家庭勞動力,導致收入降低,還顯著增加了吸煙者看門診、住院概率以及醫療支出。與非吸煙人群相比,吸煙人群看門診的概率高51.3%,在調查前一年內住過院的概率高53.2%,發生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概率高62.91%。對原貧困戶而言,吸煙導致的各種疾病不但直接影響他們當時脫貧步伐,還易導致他們脫貧后因病返貧,給財政、社會帶來不小壓力。
原貧困地區吸煙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多方面的原因:這些地區多數地處偏遠山區,文化相對落后,吸煙風氣本來就比較盛行;長期以來,城市是控煙工作的重點,農村地區的控煙措施、控煙宣教力度不如城市,導致原貧困戶對吸煙的危害普遍認識不足;部分原貧困戶生活困難導致精神苦悶,于是通過吸煙、飲酒等排遣。上述問題需要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一予以化解。
當前,我國決戰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勝利,“三農”工作重心將從脫貧攻堅轉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鑒于一些已脫貧的原貧困地區、原貧困人口因產業基礎不牢等因素容易返貧,一些家庭收入不高、不穩定的“邊緣戶”容易因病致貧,我們仍要努力健全相關機制,守住扶貧成果。為此,我們應大力強化對原貧困地區的控煙宣教和干預活動,將其納入健康扶貧計劃,探索對不吸煙或戒煙的原貧困戶、“邊緣戶”在若干方面的優惠政策,引導農民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習慣,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為家庭增收和各方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要求,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普及科學知識,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控煙,理應成為其一個重要內容。
這項調查結果還表明,低收入人群對煙的價格更加敏感,他們多數吸廉價香煙。從國際共同經驗來看,提高煙草稅價有望顯著降低原貧困人口的吸煙量。除了繼續做好宣傳教育外,這是當前比較切實可行的措施。2015年卷煙的從價稅從5%提高至11%,第二年卷煙消費量就減少8.6%,控煙效果明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