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研究人員發(fā)布的最新論文顯示,電子煙使用者尿液中煙草特有亞硝胺(TSNA)代謝物NNAL的含量極低,只有卷煙使用者的2.2%,是無煙煙草(鼻煙、口嚼煙等)使用者的0.6%。該研究成果再次證明電子煙的危害遠低于傳統煙草,且電子煙并不存在傳統煙草的二手煙問題。
CDC研究人員最新發(fā)布的論文截圖。
傳統煙草及二手煙中已鑒定出70多種致癌物,其中煙草特有亞硝胺(TSNA)是煙草及其燃燒產生的煙氣中最主要的致癌物,對煙民及二手煙民健康危害極大。TSNA包含NNK、NNN、NAB、NAT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已確定NNK和NNN是造成香煙煙氣致癌性的主要因素。
該研究歷時7年,從2013年開始收集煙草使用行為的流行病學相關數據,包括使用方式、態(tài)度、習慣和健康影響等,并以此評估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相關煙草監(jiān)管政策的影響。此次論文是該研究的第一階段成果,主要監(jiān)測自2013年9月12日至2014年12月15日進行的PATH研究的第1波(W1)實驗者尿液NNAL濃度。
NNAL是人體處理亞硝胺(TSNAs)產生的代謝物,通過尿液排出。人們通過使用煙草制品或者二手煙吸入亞硝胺(TSNA),然后尿液排出代謝物NNAL。
研究結果顯示,無煙煙草使用者尿液NNAL平均濃度為993.3 ng/g肌酐,卷煙使用者為285.4 ng/g肌酐,電子煙產品使用者為6.3 ng/g肌酐,即電子煙使用者尿液中煙草特有亞硝胺代謝物NNAL的含量只有卷煙使用者的2.2%,是無煙煙草使用者的0.6%。
此次研究并非CDC首次公布電子煙不存在傳統煙草的二手煙問題的證據。早在2014年,CDC研究人員發(fā)布的對傳統煙草和電子煙的煙氣中VOCs(揮發(fā)性有機物)的研究論文顯示,電子煙使用者尿液中的VOCs代謝物VOCMs含量與從不吸煙的人相似,而吸煙者的 VOCMs 濃度顯著高于電子煙使用者、無煙煙草使用者和從不吸煙的人。VOCMs是人體處理VOCs產生的代謝物,通過尿液排出。
CDC研究人員在2014年發(fā)布的論文截圖。千龍網發(fā)
VOCs(揮發(fā)性有機物)是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揮發(fā)性的有機化合物的統稱,人們日常所熟知的苯、甲苯及甲醛等有害物,都屬于VOCs的范疇。
TSNA(亞硝胺)和VOCs(揮發(fā)性有機物)是傳統煙草二手煙中兩大最重要的致癌有害物,CDC的上述研究證明了電子煙并不存在與傳統煙草類似的二手煙問題。這也再次說明,將電子煙與傳統煙草混為一談,甚至以傳統煙草二手煙的危害作為將電子煙劃入室內控煙范疇的證據,是缺乏科學依據且荒謬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