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健康報網編輯整理 衛生部近期完成的《2011年全國創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暗訪評估報告》顯示,53.2%的被訪機構室內發現存在煙頭、吸煙行為等現象。醫療機構發現吸煙現象的比例高于公共衛生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其中以縣(市、區)級醫療機構內吸煙現象比例最高,為73.4%。在創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工作開展3年之際,記者走訪了北京、貴州、廣西、海南等地的12家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報告》,看看醫療衛生機構控煙工作做得怎么樣。
目擊——
大醫院室內吸煙有人管
基層醫院吸煙者“明目張膽”
在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門診大樓,記者看到樓門口、電梯里、候診大廳都貼上了醒目的紅色“嚴禁吸煙”標志。上午10時,門診大廳里人頭攢動,記者沒有發現吸煙者。而在隨后來到的位于二樓的外科門診部走廊處,記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一名坐在候診椅上的男子正旁若無人地吞云吐霧,旁邊的一位女士捂著口鼻,眉頭緊鎖。
“這位先生,醫院室內不能吸煙。如果一定要吸可以到吸煙區。”一位護士走到該男子身邊提醒。男子一邊把抽了一半的煙扔在地上踩滅,一邊小聲念叨著:“前兩年沒人管,怎么現在管得這么厲害!”
這位護士告訴記者,該院有禁煙巡視員,會定時在醫院里走上一圈,看到有人在吸煙區外吸煙會加以制止。“室內禁煙、到吸煙區吸煙,這些對醫務工作者來說并不難,但是在醫院里抽煙的大部分人是病人和家屬,趁著我們不注意時吸煙,我們不能每分每秒都盯著。”
在記者走訪的12家醫療衛生機構中,均看到有人吸煙或者地面、垃圾箱頂端有煙頭。記者發現,在8家省、市級醫療機構中,吸煙者多是在醫院院子里“過煙癮”,多數情況下有工作人員勸阻。而越是在基層醫院,吸煙者越“明目張膽”。
在走訪的4家縣(市、區)級醫院里,記者均看到候診區有病人或家屬吸煙。在北京一家區級醫院,記者在外科病房走廊上聞到濃重的煙味,看到其中一間病房靠門的病床上,一名女子正在熟睡,坐在旁邊的男子靜靜地吸著煙。很快一支煙吸完,他隨手把煙頭扔在地上,用腳踩滅,又抬腳一踢,把煙頭踢到病房門外。
在貴州一家縣級醫院二樓門診候診區,記者看到3位候診的病人或家屬站在窗戶旁邊吸煙。一位胳膊打著繃帶的患者,仍用沒有受傷的右手夾著煙卷照吸不誤。而從吸煙者身邊經過的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勸阻。記者順著窗口向下看,就在一樓門樓頂上,密密麻麻地扔滿了煙頭。
《報告》——
吸煙重災區禁煙標識缺乏
部分醫院仍在銷售煙草制品
《2011年全國創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暗訪評估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醫療衛生系統控煙總體情況好于2010年,暗訪綜合評分為70.6分,高于2010年的63.4分。
《報告》顯示,與2010年比較,禁煙標志設置、宣傳傳播材料布置、室外吸煙區設置等指標得分均顯著提高。46.0%的被訪機構設置室外吸煙區,33.9%的機構設置了室外吸煙區引導標識。同時,在男廁所和入口處禁煙標識設置比例相對較低,僅為等候廳的1/2左右。
記者發現,雖然走訪的12家醫療衛生機構都在明顯區域貼了禁煙標識,但這些位置多是候診大廳、電梯里等處。入口處、樓道以及廁所這些吸煙的“隱蔽區域”,看到的禁煙標識卻較少。
《報告》指出,部分機構所屬區域內依然銷售煙草制品。暗訪人員在426個機構的所屬區域內發現銷售煙草制品,占被訪機構的12.8%,其中醫療機構比例最高,為406個,占被訪所有醫療機構的22.1%。
一次采訪中,記者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某三級醫院。記者問該院門診大廳小賣部店主賣不賣煙,這位店主立即說:“我們這里什么煙都有。”隨即指向貨架下方,記者看到貨架下面幾層擺滿了各式香煙。
2011年年末,衛生部組織第三方調查公司,對全國創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工作進行了第二次暗訪評估,最終形成《報告》。2011年暗訪機構數為3340個,比2010年增加1447個;暗訪范圍進一步擴大,從以地級以上城市為主,擴展到全國各省(區、市)的所有地級市及300多個縣(市、區),地(市、州)與縣(市、區)分別比2010年增加被訪機構917個和767個。
《報告》指出,目前創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工作尚未在衛生系統和公眾中達成共識,稍有松懈就可能造成停滯和反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進一步動員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控煙工作的同時,還需綜合采取明察暗訪、社會監督等手段加以督促。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建立控煙獎懲制度,加強員工控煙知識培訓,樹立員工控煙責任,提高員工控煙意識,將控煙巡視和督導任務落實到個人;要按照《無煙醫療衛生機構標準》第八條“所屬區域內禁止銷售煙草制品”,徹查銷售煙草制品行為,杜絕醫療機構范圍內各種形式的煙草銷售行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