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又看到了那個故事。有個老人家餓壞了,一連吃了六個饅頭還沒有飽,當他吃下第七個饅頭時,終于說了句:「我吃飽了。」?于是,好事者開始研究這第七個饅頭的做法和用料,想從中挖掘出讓老人家吃飽的秘密,卻忘記了他之前吃下的那六個饅頭。
很顯然,如果沒有之前的六個饅頭,第七個饅頭不可能讓老人家感覺到飽。
換一個角度,不能等到吃第七個饅頭的時候,才想起已經吃了六個饅頭。這個時候,不是第七個饅頭讓你飽了,而是七個饅頭讓你飽了。
看起來七個饅頭的故事,多少顯得有些老套,難免讓人不以為然。然而在現實的日常中,又有多少面對第七個饅頭而忘了前面六個饅頭的時候?又有多少吃了六個饅頭才想起還要吃第七個甚至第八個饅頭的時候?又有多少搞不清這到底是六個饅頭還是第七個饅頭的時候?
3月份跑下來,就有吃了六個饅頭、正在吃第七個饅頭的感覺。
從大周期的角度,一方面是銷量不斷觸達高點之后,這一輪恢復性增長逐漸見頂,增量不斷趨緊且增長空間不斷收窄,過去輕輕松松就能保證增不少,現在辛辛苦苦才能勉強增很少,低增長、慢增長將會是新的常態。另一方面是快速老齡化與年輕人不Care,帶來了更長時間、更長周期消費意愿、消費能力和消費場景的縮減,并逐漸傳導為消費數量、消費結構的增長放緩,最終將會進入到緩慢但不可逆的下降通道當中。
以小氣候的方面,疫情過后消費復蘇遲遲未到,連綿不斷的消費分化、消費轉弱,錢包空了、捂緊錢包在事實上塑造了新的消費習慣,大家逐漸接受了新的消費標準、價值認定,現在又疊加上大洋彼岸的各種「亂劈材」,黑天鵝、灰犀牛夾雜著各式各樣的幺蛾子,「折騰」個沒完沒了一時間沒個消停,本就虛弱的消費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意味著整個產業接下來還必須也理應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已經繃得很緊的產業鏈還要咬牙堅持下去。
所以,眼下要搞清楚的是,在已經吃下六個饅頭的前提下,還得吃第七個饅頭,甚至第八個饅頭,應該怎么辦?怎么辦更好?
我們之前有過這樣的教訓,因為供需平衡的打破,大水漫溉帶來了較長時間的供大于求、供過于求,直接導致市場基礎、品牌狀態和客戶利益不同程度受損,進而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平穩健康可持續,后來不得不承受近乎斷崖式的銷量下滑,又花了差不多兩三年的時間來休養生息,才最終消化掉超出能力、超出承受的第七個、第八個饅頭,這才有了這一輪穩定的恢復性增長。
也正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整個產業對于尊重市場、遵循規律、遵守規則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認識和行動自覺,也才能夠在疫情期間、疫情過后市場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能夠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戰略定力,更積極有效地發揮體制優勢、治理優勢、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持續提升運行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以自身的確定性、穩定性克服消化了外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認真履行好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助力國家經濟安全是行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責任擔當。壓力前面,不能退縮。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討論過的那樣,盡管都很難,市場壓力、問題表現看起來也有不少相近之處,今天的情況和10年前不一樣,那個時候是市場沒有問題,自己出了問題,現在是自己沒有問題,市場出了問題,這里面有本質的區別。
這個區別,決定了我們對「六個饅頭」的清醒認識,也有助于更加理性地面對「第七個饅頭」。
第一,堅持「十六字」方針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曾經的跌宕起伏,強化了堅持稍緊平衡的認識問題,從「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到「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增速合理、貴在持續」進一步解決了方法問題,「兩保持一平衡」——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保持良好市場狀態,建設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從根本上塑造了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現在可能需要重點解決新環境條件下的認知偏差,比如說,要穩運行、穩增長,就只能打破稍緊平衡,就顧及不到貴在持續,一旦打破、顧及不到就會形成破窗效應、踩踏效應。很顯然,短期內肯定面臨著壓力放大,是難上加難的復雜疊加,但穩運行、穩增長與堅持「十六字」方針之間并不矛盾,關鍵是兜住增長下限、守住狀態底線,從時間、空間的維度來統籌好目標與狀態、供給與需求、局部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第二,全力以赴與量力而行。鮮明樹立「跳起摸高」目標導向,就是最堅決的全力以赴,這是整個產業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的鮮明態度,但「跳起摸高」不是掛在嘴上的表決心、喊口號,既要態度端正,更要方法正確,全力以赴是將產業鏈、供應鏈的潛力、韌勁發揮出來,而不能搞殺雞取卵、飲鴆止渴,不要想著立竿見影、一蹴而就。
量力而行不是無所作為、畏難退縮,而是對需求變化、市場形勢、品牌狀態、客戶經營更準確的把握,不怕困難,不怕有問題,但不能無視、回避困難問題,一味胡作蠻干。策略上要有更多提前量、針對性和細調、微調,將重心、資源投入到打通出口、拉動消費上,同時在堅持一盤棋思想基礎上,在策略和措施上還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第三,當前穩增長、當前可承受與中長期可持續。面對持續的市場壓力,有一些情緒淤積很正常,但對市場形勢、需求變化要有清醒認識,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抗壓承壓也要有清醒認識,特殊時期、關鍵時刻,就是要用產業鏈、供應鏈自身的基礎、彈性和韌勁來消化克服外部不利影響,以自身的穩定性助力經濟大盤的穩定性。
從3月份的情況看,在6個饅頭的基礎上,能夠較好地平衡第7個饅頭的節奏,總體上保持了合理而必要的進度,但也要看到狀態、庫存反復頻頻亮燈預警,節后的調整修復并沒有落實到足夠的時間、空間,一些地方、一些品牌的壓力非常大,怎么樣更好地平衡兼顧,不僅是耐心韌勁,還需要更多的技術細節和持續的調整優化。
在某種意義上,現在的挑戰既是技術問題,又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難就難在更好地平衡兼顧。而這個平衡兼顧,或許還需要更多的利他思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