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類煙增速、增量均兩倍于普一類,一躍成為勢頭最勁、貢獻最突出的細分價類,市場份額也躍升至歷史新高。
今年1季度,二類煙不增反降,盡管降幅不算大、減量也很少,但對于已經保持較長時間連續增長的二類煙而言,這樣的下降仍然釋放了比較直觀的信號信息。具體一點來看,1月份降幅最大、減量最多,總體上符合元旦春節銷售旺季加大結構投放的需求實際與策略安排,2、3月份在節禮消費退出之后,呈現出一定幅度的銷量反彈,但與去年乃至之前更長一段時間的高增幅、高增量相比,增幅、增量都有幅度不小的減緩回落。
這種變化,既因為價格調整的因素,去年有多個三類煙大品規通過調價實現了「三轉二」,硬生生調出來非常可觀的新增二類煙銷量,如果同口徑對比,去年的增幅、增量其實遠沒有數據呈現的突出,而今年數據口徑對齊之后,高基數自然抹去了之前的高增幅,增幅回落是正常而必然的。換而言之,今年一季度的二類煙數據和同期對比,反而更接近于真實的市場實際和品牌表現。
又囿于二類煙本身,2023年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已經逐漸越過二類煙,去年更進一步進入到普一類區間,二類煙的產業價值因此從銷量貢獻、結構支撐到銷量支撐、穩定結構再轉換到穩定銷量、拉低結構,二類煙的發展邏輯也同步從需求優先切換到目標優先,也就是在保證目標進度的前提下,根據目標而不是需求來調整二類煙的數量、節奏。另一方面,盡管前 3 個月,二類煙單箱批發均價同比增加了差不多500元,其銷售構成逐漸從低二類上移至高二類,但在持續的消費升級和結構提升的產業訴求面前,二類煙將來的發展仍然沒有多少主動權,并且仍會加劇這一局面。
以此而言,不僅二類煙目前的增幅才是合理的,未來進一步走低甚至像三類煙那樣持續下滑都是自然的。
當然,今天和朋友們討論的重點不是二類煙。單就二類煙而言,說來說去反反復復、翻來覆去的無非是從供、需兩端圍繞品牌、產品和數量、結構的平衡兼顧,拿不出多少有新意的觀點和想法,也吸引不了太多的市場關注,更不是當前穩增長、中長期可持續的主力主線。而是想通過去年以及今年的發展對比,從二類煙的角度,來認識調價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事實上,去年相對比較集中的——「三轉二」——價格調整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總結起來,近年來大致經歷了「四轉三」、「三轉二」、「二轉一」等不同重心和不同階段。其動力和發起倒不復雜,大致有幾個方面。一是政策導向,「四轉三」、「三轉二」的背后是從「532」、「461」到「136」、「345」的品牌目標,以及從三類以上產品到中高端產品的考核調整,這樣的政策導向推動并加速了品牌朝上走的力度與節奏,是某種意義上幫助品牌決策的「臨門一腳」。二是品牌發展,之前在四類煙、三類煙為銷售主力的結構階段,還有可能按照品牌思路推動騰籠換鳥,隨著結構提升的加快,特別在「All?In?One」的品牌架構下,相比于推出新的更高價格產品,價格調整或許才是風險最小、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結構提升。三是以持續的消費升級,疊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價格調整本就是正常的、常見的,商品的定價以及調價早有非常成熟的理論支撐,只是咱們有嚴格的價格管控機制,看起來正常的調價反而顯得有些「突兀」。
很顯然,用今天的消費結構再去要求十年前的價值設定只會是刻舟求劍。
但價格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又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一是需求的有效滿足,隨著價格調整——漲價之后——大部分消費者會跟隨品牌并接納新的價格,有一些會選擇同價位其它產品,還有一些會因此流失,怎么做預判,怎么算好這筆賬,怎么服務好這些消費群體,這是品牌自身需要反復考量的,也是行業層面需要統籌把握的。二是客戶利益的合理維護,考慮到相當一部分調價產品長期處于高溢價,調價確實不會影響到實際的零售價執行,但客戶盈利肯定會受到影響,過去客戶盈利較高和穩定還好,現在盈利本就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難免就有「與客戶爭利」的指摘抱怨。三是短期增長與長遠發展的平衡兼顧,價格調整的作用當然立竿見影,以些許銷量流失即可換來可觀的結構提升、收入增長,但調價過后呢?消費有沒有繼續流失?面對新的競品是否有競爭力?通過調價爭取到的機會窗口有沒有完成新的動能轉換?
所以,價格調整本身沒問題,關鍵看有沒有后手。
這個后手,短期內看調價的接續動作。在充分考慮到前面提及諸多因素,比如,需求會不會流失,又會流失多少,客戶意見突出不突出,會不會形成情緒淤積,調價之后產品定位的重新設計,增長能不能持續,等等,要根據新價格執行后的市場反應做好相關工作,確保最大限度減少負面影響,更大程度平穩過渡。簡單說,不能一調了之。
長遠一點看,則是品牌建設的可持續。就像當下的二類煙,調價不僅效力有限,而且增長受限于結構本身并不可持續,終歸只是延遲性的治標而已。最終要看能不能抓住調價帶來的戰略緩沖和騰挪空間——既是判斷調價是否成功的更高階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又決定了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以更從容、更平和的心態,通過更積極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來提升新體驗、創造新價值,從而實現更好的品牌保鮮、價值升級,塑造品牌可持續的發展動能。
再一個,調價也有主動與被動的區別,不管是調價的時機選擇,又或者調價的策略設計,不能等跑不動的時候再來想辦法,而理應有提前量的從長計議。
也正因為此,不能也不應該將調價作為一個單純的技術動作,更應該納入品牌整體的戰略設計加以實施推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