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點,天剛蒙蒙亮,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嘎娘鄉(xiāng)郵遞員普文康匆匆吃完早飯,將要投遞的信件、報刊分類裝到綠色斜挎包里,認真核對后,騎上摩托車開始了一天的投遞行程。
2001年,17歲的普文康背上郵包成為一名大山里的郵遞員,服務(wù)覆蓋7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早些年,大部分村都沒有修路通車,道路基本是泥巴路,彎彎曲曲,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程最遠的村委會,普文康得背著數(shù)十斤重的郵包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而這一干,就是22年。
普文康補充雜貨店的貨品。黃雪娜攝
每年八九月,帶著希望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從全國各地寄來,這也是普文康最忙的季節(jié)。每當普文康收到錄取通知書,都會格外謹慎,即便刮風下雨,再晚都會立馬騎車送到考生手里。“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等得很著急,經(jīng)常打電話來問,看到他們簽收時的喜悅,多跑一趟也不累。”普文康笑著說。
多年來,面對妻兒,普文康心里總有許多愧疚,自己工作經(jīng)常加班加點,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曾經(jīng)為了能讓普文康更好地工作,善解人意的妻子放棄工作留在家里照顧,這些年家里家外被妻子照顧得井井有條,普文康從未操過半點心。可孩子漸漸長大,家里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僅靠普文康的工資難以支撐。夫妻倆一琢磨,決定開一家雜貨店貼補家用。
2021年,普文康和妻子在嘎娘鄉(xiāng)租了一間鋪面經(jīng)營雜貨,但前期由于缺乏店鋪管理經(jīng)驗,店里生意不溫不火,對此,元陽縣煙草專賣局的片區(qū)客戶經(jīng)理多次上門指導(dǎo),從商品陳列、店面形象、商品庫存等方面?zhèn)魇诮?jīng)營技巧,幫助他提升盈利水平。小店漸漸地走向正軌,妻子守店,普文康穿梭于大街小巷投遞。
嘎娘鄉(xiāng)所有有關(guān)郵政的業(yè)務(wù)都是由普文康一人獨自完成,這二十多年來他早已和村里的鄉(xiāng)親也都變成了老熟人,大家都非常信任他,誰家有需要幫忙的事,只要說句話,無論工作多忙,他都會幫一把。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這些年的信件越來越少,但每次投遞,不論有沒有信件,普文康依然堅持到其負責的每個村委會跑一趟,看看鄉(xiāng)親們有沒有需要捎帶的東西。“雖然信件少了,但只要大家還需要我,我一定會在崗位上堅守。”普文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