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零售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葉國富在此前的全球供應商大會上強調:“未來零售行業就是兩大趨勢,品質零售和興趣消費。品質零售最核心的就是產品。只有好產品才有好品牌,只有好產品才有好渠道,只有好產品才有好業績。”
零售行業正在進入“品質為王”的時代,而品質又不僅僅指的是產品,還有服務。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零售終端應通過大單品、服務力與社區化,即聚焦大單品、提升服務力、深化社區化運營,已成為行業突圍的關鍵策略。
一、筑品質基石,聚焦“超級大單品”, 產品從“多而雜”到“少而精”
1、永輝的大單品戰略:
葉國富還提出,永輝要走品質零售,要成為滿足中國主流家庭的國民超市,第一件事要做供應鏈變革,要與核心供應商共筑品質基石。這一改革在鄭州龍湖錦藝城店率先落地,8243個低效SKU被淘汰,13936個新商品進駐,其中90%為胖東來DL系列爆品。調改后,該店首月銷售額突破5600萬元,利潤超200萬元,員工收入提升30%。
供應鏈精簡的另一目標是聚焦“超級大單品”。葉國富提出三年內與供應商共同打造100個億元級單品,對標茅臺、可口可樂的“單品神話”。據透露,接下來,葉國富將親自篩選永輝超市首批200家核心供應商,并與供應商董事長建立年度對話機制。
永輝有計劃將自有品牌占比從當前的5%-15%提升至40%。目前“永輝農場”系列生鮮已實現48小時從田間到貨架,正逐步減少對傳統經銷差價的依賴。
供應鏈改革只是手段,以胖東來模式為標桿的品質零售才是永輝的戰略終點。調改后的永輝也確實實現了零售額高增長和利潤回升。今年1月份,作為全國調改旗艦店的福州奧體店重新開業,和胖東來SKU重復率達65%以上,自有品牌銷售占比10%。
而從調改細節來看。首先是商品端的進化,從“大而全”到“少而精”。數據顯示,2024年永輝SKU數量高達3.5萬,但動銷率不足60%,大量長尾商品淪為“貨架僵尸”。而調改后的鄭州信萬廣場店,通過精簡SKU至1.1萬、聚焦高頻剛需品,實現日均銷售額大漲,驗證了“少而精”策略的有效性。
2、同樣體現“大單品”為王的還有山姆店
截至2025年初,山姆全國門店已達54家,年底預計突破60家。山姆的“店倉云一體化”模式,不僅是山姆對即時零售的答案,更是其高坪效、高復購、高客單價的根基。2024年,山姆中國線上銷售占比超過50%,前置倉貢獻交易額超400億元,客單價穩定在200元以上,甚至已經成為行業學習模板。
但光有系統、模式、資本還不夠,山姆真正扎根中國的密碼,還是商品本身。
首先,商品力,是“少而精”的極致主義。
山姆目前SKU約4000個,是傳統大賣場的1/5,但正是這種極致精選帶來了“優中選優”的商品體驗。更重要的是,其自有品牌Member’s Mark,覆蓋食品、日用品、母嬰、健康等多個核心品類。
以嘉興店為例,30%以上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成為最大亮點:酸奶芝士蛋糕、牛肉卷、植物玩偶、復古樂高相機……這些商品不僅頻繁出現在小紅書筆記和朋友圈“曬圖”中,也精準擊中了城市中產的“生活美學感”。
山姆不打價格戰,也不會像折扣店那樣“天天低價”。它更強調的是“質價比”——讓顧客感到,“同樣品質,山姆更劃算”。但當競爭對手步步緊逼時,山姆也并非無動于衷。面對盒馬“移山價”,山姆主動下調了30多個高頻SKU的長期售價,累計讓利近9億元,覆蓋牛肉卷、烘焙、三文魚等品類。
可以說,山姆始終在價格和品質之間找到那個最敏感的平衡點,用“聰明的便宜”打動消費者。
二、服務力升級:從“交易場”到“生活中心”
品質零售不僅關乎商品,更在于服務體驗。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消費時代,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消費場所的便捷性、專業性和情感連接。
1. 永輝的“社區化”轉型
門店小型化:從萬平米大賣場壓縮至2000-3000㎡社區店,SKU從3萬+減至8000個,更貼近家庭需求。
場景重塑:改造后的綠標店不再是“倉儲迷宮”,而是“社區生活中心”,增加熟食區、親子互動區等。
供應鏈提速:“永輝農場”生鮮實現48小時從田間到貨架,減少中間環節,保證新鮮度。
2. 山姆的“店倉云一體化”
線上銷售占比超50%,前置倉貢獻400億元年銷售額,滿足即時配送需求。
會員專屬服務:如免費試吃、健康檢測等,增強粘性。
另外,胖東來的“服務神話”也影響了越來越多的零售終端,例如,永輝就以胖東來為標桿,學習了其“無條件退換貨”“員工高幸福感”等理念,也算間接提升了商超的服務力。
三、社區化:零售的終極戰場
社區化其實是服務力的一種延伸。未來的零售不僅是“賣貨”,更是構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當“菜市場美學”遇上社區溫度,一個零售店就可以被打造成“家門口的品質生活站”。
例如,永輝將主力店型從萬平米大賣場壓縮至2000-3000㎡的社區店,雜七雜八的產品在減少,社區互動式服務在增加,如今,走進改造后的永輝綠標店,你會發現,這個曾經的“倉儲式迷宮”已蛻變為3000平米的社區生活中心。
山姆也越來越像一個休閑場所。它的每個熱銷品背后都有精細調研和小紅書種草在撐腰。同時,線下餐吧、視光中心、聽力服務等體驗場景,也強化了其“品質生活平臺”而非單純賣場的品牌定位。換句話說,除商品之外,山姆還懂得“賣生活方式”。嘉興新店的“餐吧”區,日式鮑魚燒鳥卷、安格斯雙層牛堡、老北京烤鴨披薩等爆款,常常一上架即售罄;在很多人眼中,山姆不是一個買菜的地方,而是一個給足“周末的儀式感”的休閑場所。
結語:
從永輝的改革發展到山姆的加速擴張,我們可以看到零售行業發展的幾個趨勢:
商品端:聚焦大單品,提升自有品牌的占比。
服務端:強化社區屬性,優化供應鏈效率。
體驗端:從“價格戰”轉向“質價比”,用品質贏得長期用戶。
總體來說,所謂的“品質零售”戰略,其實本質還是回歸零售的本質——用好產品、好服務、好體驗贏得消費者。無論是永輝的供應鏈改革、山姆的極致精選,還是胖東來的服務標桿,都證明了一點:在品質為王的時代,只有真正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才能持續增長。未來,零售業的競爭不再是規模與低價,而是“誰更懂消費者”。大單品、服務力與社區化,正是這場變革的核心密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