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變廢為寶,促進綠色循環發展。近年來,貴州貴陽市按照“疏堵結合、以疏為主、以堵促疏”的總體思路,以全面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為目標,通過秸稈資源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多途徑、多層次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秸稈變飼料 循環再利用
“公司收集的秸稈種類是玉米秸稈、高粱秸稈和稻草,收集來以后先進入粉碎機進行粉碎,再密封打包放置半個月左右,使秸稈在密封潮濕環境中發酵產生有益菌,然后就可以作為飼料直接喂養肉牛,肉牛可直接吸收營養。”烏當新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林茂說。
該公司于去年6月成立,成立的契機便是得知新堡布依族鄉的秸稈資源豐富且待利用,可大面積回收用于肉牛飼料。在養牛基地,牛棚一旁就是放置秸稈的兩個庫房,一個用來存放秸稈,一個用來存放粉碎后打包好的秸稈飼料,目前牛棚飼養肉牛53頭,計劃明年擴大規模至300頭左右。
“我是新堡村人,以前在外打工,后來通過政府的秸稈綜合利用知識宣傳,得知本地的玉米秸稈和稻草不準再隨意焚燒,又了解到秸稈可以作為飼料養牛,既環保又興產業,就有了成立公司的想法,專門回收秸稈來養牛。”林茂說。
今年以來,該公司試驗收購了490多畝秸稈,轉化為500多噸飼料,回收的秸稈涉及60余戶農戶,每戶每畝地增加100多元收入。該公司不僅支付農戶的秸稈費用,當農戶種植糧食需要動物糞便作肥料時,也會免費提供。如此一來,秸稈相當于完成了“從田到牛再還田”的種養循環利用。
“明年肉牛養殖場擴建以后,秸稈回收量也會相應增加。秸稈回收綜合利用和肉牛養殖產業相輔相成,既保護了環境,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又帶動了本地產業發展。”林茂說。
烏當新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不是個例。近年來,貴陽市通過引導養殖場及養殖戶配備青貯機械等飼草加工設備,將農作物秸稈收集起來集中處理,轉化為青貯飼料,用于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飼養。今年前三季度,貴陽市秸稈飼料利用面積達38.69萬畝。
秸稈變肥料 有機又環保
在開陽縣,有一處占地40畝的生產基地,專門從事本地種、養殖業有機廢棄物的收集及無害化處理,通過先進的生產技術變廢為寶,專業生產“純天然生物有機肥料”,其中,有機廢棄物便包含農作物的秸稈。
這處生產基地就是開陽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貴州地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具有年產10萬噸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肥的能力。
“公司每年在開陽縣紫興街道收集秸稈廢棄物3000噸左右,收集的秸稈廢棄物通過與禽畜糞便混合發酵后制作成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可用于為糧食作物及經濟作物施肥,使用地區覆蓋整個貴州省。”貴州地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宣微介紹。
該公司肥料生產所采用的生產線及生物發酵技術皆是自主研發,發酵菌種由華中農業大學提供。在生產過程中,該公司經過不斷探索創新,已擁有國內行業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有機肥料生產技術,申請了5項發明專利,其中2項獲授權,3項進入實質性審查階段。
“利用農作物秸稈制作有機肥料,將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是秸稈還田行之有效的途徑,能最大限度解決秸稈亂堆亂放、隨意焚燒的問題。”葉宣微說,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統一,在環境保護上出一份力是公司的奮斗目標,未來也會持續進行綠色發展、綠色生產。
通過推廣秸稈粉碎還田、堆漚還田等技術,貴陽市探索農作物秸稈利用新模式,利用畜禽糞便及農作物秸稈生產有機肥,開展農業清潔生產及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工作。前三季度,全市秸稈還田利用面積達70萬畝以上。
秸稈變燃料 減少碳排放
計劃面向開陽縣回收烤煙秸稈和玉米秸稈,利用可再生烤煙秸稈、玉米秸稈和木質素混合物混合加工成生物質顆粒燃料,再用該燃料替代傳統燃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日,在開陽縣楠木渡鎮,開陽縣洛琪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環評手續辦理完成后進行建設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廠已完成最后的收尾建設,正等待第三方相關機構驗收,爭取今年12月底試運行。
“2020年12月,開陽縣原來的六家煙草合作社整合成開陽縣洛琪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涉及全縣800多戶農戶。生物質顆粒燃料廠建立的初衷也是遵循綠色發展理念,用生物質顆粒燃料替代燃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開陽縣洛琪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俊說。
生物質顆粒燃料廠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投用后每年預計可回收3萬至4萬噸烤煙秸稈、玉米秸稈及木質素混合物,再生產成2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替代2萬噸左右燃煤,主要滿足貴陽市2.5萬炕煙葉烘烤。“2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與等量傳統燃煤相比,可以減少5萬多噸二氧化碳排放。”張俊說。
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能助農增收。“我們以每畝180元的價格回收秸稈。回收烤煙秸稈也為老百姓解決了面源污染,消除對土壤有影響的烤煙秸稈殘留物。利用秸稈制成燃料是改善生態環境、互利互惠的一大舉措。”張俊說。
這是貴陽市推進秸稈離田應用的一個實例。為鼓勵廣大農村做好秸稈綜合利用,豐富利用模式,變廢為寶,方便廣大農戶、合作社、種植經營主體及時準確了解情況,貴陽市農業農村局還收集整理了全市秸稈收儲和綜合利用主體的需求信息,收集發布的信息涉及花溪區、烏當區、開陽縣等6個區(市、縣)的收儲利用主體,為秸稈離田應用提供了有效渠道。
貴陽市從2018年開始對秸稈綜合利用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建立秸稈資源臺賬系統。近年來,貴陽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逐年提高,在秸稈資源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方面,2018年秸稈綜合利用率為84%,2019年為85.09%,2020年為85.82%。2021年秸稈產生量為48.83萬噸,可收集量為43.52萬噸,秸稈利用量為38萬噸,綜合利用率為87.3%。2022年秸稈綜合利用率情況正在進行年終調查,預計可實現89%的目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