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云南省宣威煙區豐收的煙葉已“顆粒歸倉”。煙田里,有的種上了增收的煙后作物,有的煙農卻在清理撿拾廢舊殘膜,他們把撿拾收集的殘膜統一拉到合作社去交售。合作社的院子里滿是前來交售殘膜的煙農。
種了一輩子地,宣威市熱水鎮熱水村的煙農楊瓊梅最苦惱的問題終于解決了——曾經就地掩埋、無處可去的廢舊殘膜有了新去處。“今年,合作社提前開稱回收我們的廢舊殘膜。我們趁天氣趕緊清理撿拾拉來賣掉,不僅處理了田里的‘垃圾’,又能賣錢,還能改善煙田環境,一舉三得。”楊瓊梅對此很滿意。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的東北部,現有耕地277萬余畝,烤煙種植覆膜面積達25.07萬畝,地膜年用量達2000余噸。廢舊殘膜大量殘留會破壞煙田土壤結構,影響烤煙水肥吸收,阻礙根系生長,導致煙葉減產減,影響煙農收入。多年來,廢舊殘膜處理問題是當地煙農的心病。
如何破解這個“老大難”問題?
“宣威市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按照‘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市場化運作’思路,以宣威煙草部門資格審核通過的煙農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以煙田廢棄殘膜回收利用為重點,整體推進回收,深化適宜本地的煙田廢棄殘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模式,促進煙葉清潔生產,減少煙田面源污染,保護煙區生態環境。”宣威市煙草分公司經理袁國慶說出了煙農的心聲。
的確,宣威市煙草部門不僅要管好烤煙生產,還要管好烤煙種植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他們不僅這樣說,也是這么做的。宣威市煙草部門多年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連續回收廢舊殘膜,同時對散落在田間地頭的植保塑料袋、瓶進行回收,有效改善了烤煙種植生態環境,受到群眾的歡迎。
“煙草公司幫我們回收殘膜是個好事情。每年煙葉烘烤結束后,我們都自覺地去煙田里撿拾殘膜,已成為了習慣。現在我家地里的殘膜基本清理結束了,18畝地賣了140多斤,賣得300元左右。看著干凈的煙田,感覺很舒服!”熱水鎮營溝村煙農李祥敏說。
在合作社,胡興明理事長這樣說:“我們在負責的7個種煙鄉(鎮)設置了36個回收點,在煙草公司的指導下,對廢舊殘膜驗收和稱重、記錄、付款,然后拉到指定廠家進行二次加工,實現廢舊殘膜循環利用。”同時,在場的宣威市煙草分公司生產經營科科長趙振宇介紹:“我們按照種植計劃面積下達和分解回收任務,每畝回收 8公斤,全市計劃回收2005.6噸。要求回收工作于 11月20日前完成,并制定了實施方案和回收標準、補貼標準及檢查驗收辦法,依據協議按斤計補進行投入,殘膜回收按每公斤2.5元進行投入,其中,投入合作社每公斤0.5元,直補煙農每公斤2元。總投入將達到400余萬元。”
為做好煙田廢舊殘膜回收再利用工作,保護好煙農賴以生存的土地,宣威煙草部門成立了廢舊殘膜回收再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同時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各煙葉站督促合作社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規范操作,抓好組織實施,確保煙田治理工作規范、高效、有序推進;要嚴肅財經紀律,做到專款專用和嚴格規范,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要加強監管,據實列支,嚴格檢查驗收程序,履行好檢查核實責任,堅持核實一項、支付一項。
在宣威市宜興合作社,筆者走進廢舊殘膜回收現場,只見回收后的廢舊殘膜堆積如山,工人們正在忙著分揀廢舊殘膜,旁邊散開一大片廢舊殘膜進行晾曬。“宜興合作社趁這幾天天氣晴好,發動廣大煙農及時進地撿拾廢舊殘膜拉來交售。目前,合作社已回收廢舊殘膜500余噸,剩余的100余噸將在近期完成。”合作社理事長張磊說。
民生無小事。接下來,宣威煙草部門還將持續跟進,加強監督,強化組織督查推動全年回收任務早日完成。同時對明年的地膜使用進行再規范,引導煙農在烤煙種植地塊使用0.01mm黑色地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