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一場別開生面的煙葉移栽培訓在田間地頭火熱開展。池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打破“專家臺上講、農戶臺下聽”的傳統模式,首次以經驗豐富的煙農為“主講人”,技術員全程輔助講解,通過“手把手示范+零距離答疑”,為煙農送上“技術及時雨”。
“土專家”田間亮絕活,細節實操引圍觀
“煙苗入穴要‘穩準輕’,底部貼土不懸空,芯葉露外防悶苗。”培訓現場,擁有多年種植經驗的“金牌煙農”李培林一邊高聲講解,一邊俯身示范。只見他手腕輕抖,煙苗精準落穴,細土覆根護莖、輕輕按壓固定一氣呵成,圍觀的煙農紛紛舉起手機記錄細節。另一位“明星煙農”李起善補充道:“地膜開口要小,煙苗蹲伏膜內,既能保墑又能防倒春寒。”這些來自田間地頭的“土辦法”,因操作直觀、語言樸實,引發大家頻頻點頭。
技術員“畫龍點睛”,科學理論賦能經驗
在煙農示范基礎上,技術員孫剛適時介入,用數據為實操“點睛”:“定根肥水必須‘邊栽邊澆’,濃度不能高,控制在0.3%-0.5%,防止燒苗,每株500毫升左右是黃金標準,延遲澆施影響煙苗緩苗,會造成根系活力下降,導致煙苗生長遲緩。”他還通過葉片顏色,解析如何科學判斷缺肥癥狀。這種“老把式+新科技”的融合講解,既保留了傳統經驗精髓,又注入了現代農業技術理念。
“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參訓煙農信心足
“老李分享的小竅門太實用了,技術員教的缺肥識別方法也好記。”煙農徐長旺展示著筆記興奮地說到。培訓結束后,不少煙農留在煙田練習移栽手法,技術員則分組巡回指導,確保“教到位、學到手”。
培訓模式的創新,讓煙農之間的交流更加直接和有效。未來,池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將常態化推行“煙農教煙農”培訓模式,配套技術員跟蹤服務,逐步形成“經驗傳承+科技支撐”的雙軌機制,為煙葉產業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