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閑季節,貴州省黔西南州樓納產業綜合體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產業工人卻一點也不得閑,她們忙著管理大棚里的蔬菜、忙著耕地,種下煙后的又一季希望。春秋輪回、夏冬更迭,樓納產業綜合體就這樣走過了四個春夏秋冬。
一路走來,樓納煙葉產業綜合體用創新強產、設施保業、多業融合,繪就產業發展的多彩畫卷。
創新強,產業旺
樓納產業綜合體將科技創新作為賦能煙草產業發展的關鍵,致力于探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我們針對煙區干旱頻發、病蟲害等脅迫問題,組織開展AM真菌使用、微生物菌劑施用、抗病有機肥以及節水滴管技術推廣運用,旨在探索增強煙株抗性、提高煙草根系活力和增強復雜氣候應對能力,致力于提高烤煙質量,助力煙農增收,為煙葉生產注入‘新力量’。依托搭建的‘育苗工匠室’‘農機工匠室’‘成果轉化園’等平臺,穩步提升科技創新含金量、成果轉化效益質。”樓納綜合體負責人鄭俊鋒說。
為解決烤煙抗旱移栽這一難題,2024年,黔西南煙草全大力推廣節水滴灌技術。推廣面積達11萬余畝,是黔西南抗春旱的一次技術變革。“節水滴灌技術的推廣應用,在烤煙生產用工上大幅降低了烤煙種植成本,在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資源利用率上邁出了關鍵一步,而樓納始終走在先行先試的行列。”生產經營中心曹興兵說。
向創新要效益,通過引進先進的農業科技,提高煙農對煙葉生產效率和品質控制能力。數字化管理系統幫助農民更好地管理土地資源、監測氣象條件,從而最大程度減少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
新技術的創新使用不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質量,農民獲得了更好的產品附加值,將現代化、數字化、機械化融入到煙葉生產過程中,大力提升現代煙草科技含量,生產出風格彰顯,香味獨特的煙葉。
模式新,效益好
樓納綜合體在機械化設備方面始終走在前列,將優化設施視為保障產業發展的基礎。
2024年,樓納綜合體內種植烤煙1626畝,煙農22戶,戶均種植面積73.9畝。戶均規模的擴大,高效生產模式就應勢而生。
除了配備育苗大棚,集群烤房提高集約化生產之外,還通過土地整治,實現土地宜耕,健全完善煙路、煙水、病蟲害測報等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設施設備,通過總結創新,改進烤煙專用打孔器、施肥器、覆膜器、拔桿器等專用設備,實現減工降本,提高單產和利潤。
創新機械化設備體系的應用,使煙草生產過程更加智能、高效,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還讓農民的收益穩步提升,更是對新質生產力的一種探索。
“現在打地用機子,起壟用機子,蓋膜用機子,很多煙葉生產的環節都用上了機械,大幅降低了我們的成本,種煙變得輕松了,收入也增加了。”煙農汪全能說。
產業興,百姓富
樓納綜合體覆蓋土地3100畝,土地由合作社統一進行統一集中流轉和規劃種植。依托烤煙產業優勢助推農村特色產業興旺是推動鄉村振興、煙農致富的重要抓手。樓納綜合體以示范生產為引領,積極構筑“烤煙+N”特色產業框架。將烤煙與油菜、花菜、大蒜等其他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了多元化農業經濟的發展。
“樓納綜合體根據集中資源辦大事的原則,推動多方共建,打造土地規劃好、生產技術優、產業效能高的示范性綜合體,利用種煙閑置時間積極探索規模化種植哈密瓜、符合市場需求的水果蔬菜,建立‘合作社+家庭農場、固定收購商’訂單合作模式,形成品牌,擴大影響力,積極探索規劃旅游線路,實現有人來,留得住的旅游產業。”合作社社長劉祥州說。
通過建立起一系列“烤煙+N”示范模式,樓納綜合體不僅推動了烤煙的發展,還促進了其他農產品的增產,帶動了農村農民就業。這一示范效應吸引了更多的產業和農民參與,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農民收益的提升。
2024年,萬魯基地單元樓納綜合體實現“烤煙+”多元種植收入1400余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在家鄉務工3萬余人次,實現勞動用工收入300多萬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