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5歲的張紅是校園里一位風華正茂的碩士研究生,入黨申請通過的那一刻,她心想:在先鋒的隊伍里也要走在前。
一年后,張紅成為了一名濾棒成型車間電氣修理工。那時候的電氣修理工,需要兼顧成型設備與物流設備,擔子很重,“五加二”“白加黑”模式對技術人員來說是常態。她從不抱怨工作的苦累,就像一顆螺絲釘一樣,扎根在崗位上,用心鉆研,積跬步以至千里,成為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紅河卷煙廠目前唯一的女性一級維修師。
2014年,張紅作為第一批參與易地技改的人,16個技改項目的設計驗收、13項合同的推進都是由她全程跟進負責……當技改工作圓滿收官時,她感慨:“一路走來,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一切值了!”
面對新設備,張紅管理的兩個創新項目切實改進了濾棒和裝封箱的生產工藝。
電腦屏幕亮著,筆記本攤著,張紅抱起胳膊看向工位旁的窗外,這是她在忙碌之余讓自己喘口氣的小習慣。
看似“發呆”,其實從未停止思考的風暴:裝封箱機升降機頻繁故障,換備件于部分機器治標不治本,從哪突破?
當初,張紅結合“旋轉+半自動”反吹方式,解決斷碎濾棒堵管的頑疾。“我們定期清洗管道的間隔時間可以利用嗎?”她把妙想放在了改造上,一個小小的物理清潔“飛鏢”高速旋轉帶走積膠,扎破了困擾濾棒保供“零影響”的堵點。
張紅 汪子菁 攝
這一次,張紅拿出加班設計的成果,風風火火組織修理工一同改造了裝封箱機的傳動方式和結構方式。結果怎樣?趨于零的同類問題反饋就是答案。
作為在男子“一統江湖”的機電維修領域,張紅坦言自己最初也有過困惑,但“走在前列”是不分性別的。
新角色要“全能”,她自覺機械知識儲備不足,在面對生產疑點時,便主動向機修工討教,堅持啃下晦澀的專業書籍。不斷獲得機電修理工的共同肯定后,她帶著堅定從容,探索維持設備最佳狀態。
復烤的配方庫物流系統設計,張紅挑起了大梁,布局安排、數據處理、試行調優……她樣樣能行,復烤的同事開玩笑道:“她本來就是工廠易地技改的大將,真有她不會的東西嗎?”
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她,又跨領域成了“施工專家”,包攬了施工圖紙的細化工作。她緊盯設備入場與安裝調校,“路還長呢,不過我做好了準備!”
在搭建濾棒高架庫物流系統時,堆垛機與WCS之間頻繁斷聯,找“外援”?不現實,行業中可借鑒的調試案例幾乎沒有。
只能靠自己!
她根據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采集和動態性能重新展開了施工分析,并多次安排向多方專家進行視頻會議討教局限之處,更改程序架構,帶領團隊沖鋒。
最終,《基于濾棒高架庫物流系統模式下的物料輸送可靠性研究》這個科技項目榮獲云南中煙三等獎。
濾棒供給影響卷包生產時間居高不下,多次嘗試改造后,技術骨干們的士氣有些低迷了。張紅帶頭挑起大梁,一如既往用縝密的邏輯開始謀略:
“發射機跟接收機參數要調嘛,肯定要放在第一步。”
“要不利用車間‘揭榜掛帥’平臺來收羅高手、集思廣益?”
多次集中討論后,既保證濾棒發射接收的連貫性,又不過于復雜的調整方案終于完成了!還兼顧了物理清管、系統設計、參數迭代的問題。
張紅團隊跟隨著卷包車間設備維保頻率,實時修改車間卸盤機維保的日程,讓卸盤機、發射機、卷煙機之間也實現了“同休同干”。
功夫不負有心人,濾棒供給影響卷包生產時間已降低了152分鐘/萬箱!
女性細膩的洞察與理工生縝密的分析,是張紅獨到的優勢。剛柔并濟的她,正為廠里的科研創新注入一份獨當一面的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