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煙草行業是國家的“利稅大戶”,2019年煙草行業上繳財政總額為11770億元(占國家年總稅收的10%左右),且日均納稅32億元實現連年增長。作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煙草消費及卷煙生產大國,煙草年納稅金額連續6年“破萬億”,為促進稅務增收及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夸張地講,煙草行業的“納稅能力”及“賺錢效率”是其它行業不可比擬的。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煙民的總數量已超3.5億,若按照10元(卷煙錢)/天/人進行預估的話,則卷煙的日消費收入為35億元。有專業人士稱,從這一數字更能體現出煙草行業的“優越性”及“強需求性”。
話雖如此,但抽煙的危害卻不容忽視。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因抽煙而導致的疾病致死率近些年來呈增長態勢,為了降低香煙對人體的危害,世界上不少公益組織均呼吁各國應該從提高香煙消費稅、提升香煙價格及減少卷煙生產量、加大宣傳教育等等方面來達成“控煙”的目的。然而,對于提高香煙價格的舉措,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
據了解,在過往的十年間,我國香煙的市場售價曾出現3次“上調”,10元及以下“低價煙”的品類變得越來越少,尤其是臨近過年這段時間,“低價煙”斷貨現象頻現,許多煙民不得不多花錢購買“高價煙”。那么,通過對香煙售價的調整,是否達到了“控煙”的效果呢?對于“低價煙”頻頻斷貨的現象,其背后又隱藏著什么內幕呢?
從煙民數量沒有明顯減少這一現狀來看,通過提高香煙售價想要達成控煙立竿見影的效果就目前來看并不理想,具體牽涉到如下幾點因素:香煙漲價的幅度低于因經濟收入增加而導致購買力提升的增速;多半以上的煙民感染“煙癮”,并不會因一兩塊錢價格的上漲而斷然“戒煙”;低價煙的價格漲幅并不明顯,農村市場還是以“低價煙”為主……
而之所以越臨近過年,“低價煙”越不容易買到,主要有如下幾點原因:
煙草公司已達成年度銷售配額,對出貨量會進行政策調控,以至于“供不應求”;
受“節日性”需求影響,“低價煙”遭“囤貨”,許多零售商販“一周一訂”并不能滿足煙民的高需求;
“控煙行動”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大戰略持續部署,香煙價格或將進一步提高,“低價煙”大概率會逐步退出市場。
如此一來,那些買不起“高價煙”的“低價煙”煙民恐怕就要“難受”的睡不著覺了!因此,有專家建議,維持提高香煙價格為控煙手段的主基調不變,但短期內香煙價格的過快增長實際上也有利有弊,倒不如采取“周期性漲價”的措施逐步提高香煙價格,讓煙民有一個“承受期”!或許這樣,“控煙”效果才會更加明顯,選擇“戒煙”的人群數量也會越來越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