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貴州省畢節市百里杜鵑戛木管理區大堰村。清晨,伴隨著家家戶戶的開門聲、做飯聲,以及星星點點的犬吠聲,大堰村醒過來了。
吃過早飯,村民黃承志開著車往自家煙田趕去,像往常一樣經過村口的小廣場。小廣場上,愛鍛煉的老人在散步,三三兩兩的孩子無憂無慮地嬉戲著。
每次路過小廣場,黃承志都忍不住會多看幾眼。天氣晴好的春日里,微風迎面吹來,綠葉輕舞、百花綻放,這個大山里的小村落倚著青山秀林,欲遮欲掩,風姿優美。
“以前,我們村糞草堆墻角、臟水滿地潑,雨天泥裹腳、晴天灰滿桌,用‘臟亂差’形容一點兒都不過分。現在,我們有清澈見底的小河、青磚白墻的樓房、露天游泳池、干凈整潔的鄉村小道,村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黃承志說。
大堰村是傳統的種煙村,過去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種煙,全村80%的土地種植煙葉。為切實改善煙區人居環境,提升煙農生活水平,2015年,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依據相關政策投入200萬元,將大堰村打造成煙草扶貧新村,推動房屋改造、水庫修建、基礎設施配套。
大堰村黨支部在煙草部門的幫助下,以建設生態新村、文化新村、文明新村、富裕新村、和諧新村為切入點,通過抓村容村貌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創建、農民致富增收,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隨著生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圍繞煙葉產業打造的煙水、煙路、專業化服務等逐漸配套齊全,煙農種煙更加輕松。煙葉產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如今也愿意回到村里,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過去種煙雖然賺錢,但比較辛苦。路不通,每次下地都得爬山;地不成塊,沒有規模,也用不了機械。現在這些都解決了。”有13年種煙經驗的黃承志說。今年,他種了96畝煙葉,積極帶動身邊的農戶一起通過勞動致富。
大堰村處于百里杜鵑風景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以百里杜鵑風景區為依托,在煙草產業帶動下,大堰村發揮優勢,不斷提高生產力,以煙養旅,建設采摘園,種植瑪瑙紅櫻桃、青脆李、核桃,還建設了旅游步道、燒烤場、垂釣中心,打出旅游、酒店、農家樂一系列“致富組合拳”。
如今,大堰村的產業從以往的種煙為主逐漸向“煙葉種植+鄉村旅游”轉變,村民整體收入大幅提高。“今年受疫情影響,來賞花的人不如往年多。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我們村里就會像以前一樣熱鬧了。”在村里經營商店的村民王琴會說。
以前,村民用水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大堰村。由于水利基礎設施薄弱,遇到干旱年份,農業生產往往損失嚴重。2015年4月,煙草行業援建的米底河水庫正式開工建設。如今,大堰村已經享受到水庫建設帶來的紅利。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走在如今的大堰村,記者不由得想起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短評
一個支點撬動一座山村
在彝族群眾聚居的大堰村,記者走一路看一路,心生向往。這里干凈平整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樓房、引人入勝的環境,還有村民們開心的笑臉,都源于生態新村的建設。
生態新村建設,就像一個支點。以此為支點,大堰村被撬動起來,實現健康快速發展。生態新村建設,重在改善人居環境和生產條件。在環境變美的基礎上,大堰村結合自身位于旅游區的實際,在做好煙葉產業的同時,重點發展農村旅游業,走出了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
在大堰村的煥新過程中,煙草部門除了投入資金,幫扶指導亦沒有缺位。畢節市局(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政策、資金等資源,竭盡所能在黨建工作、環境整治、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方面開展針對性幫扶工作。這也是大堰村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