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烤煙大田管理的關鍵時期,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萬興鄉東安社區私車組種養殖大戶常文倉2020年種植了53畝烤煙,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烤煙地里忙著除草、施肥。說到自家的烤煙產業,常文倉說:“這是社區黨總支成立的‘扶貧互助社’幫的大忙,我以養殖、種植為主,資金缺乏的時候就去村上申請扶貧互助金,栽烤煙的時候需要買肥料,也和村里提出申請借扶貧互助金來應急,相當方便。”
近年來,施甸縣萬興東安社區黨總支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采取“黨支部+社會組織+農戶”和“黨支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黨員帶頭狠抓種植和養殖兩大支柱產業,實現農戶增收和集體經濟壯大的雙贏局面。
萬興鄉東安社區黨支部書記常世能介紹:“為了發展集體經濟壯大產業發展,2015年我們村向縣扶貧辦爭取到50萬元扶貧資金,資金用于發展產業養殖和種植,成立了互助社,互助社推薦了理事會,理事會人員由5人承擔,理事長由黨總支書記擔任,在運作當中,每年用3戶聯保的形式借1萬元錢,1年還清,在1萬元錢當中收占用費600元。”
靠著“扶貧互助社”,常文倉第一年就把烤煙種植面積從零星幾畝一次性擴大到了28畝,到今年已經擴大到了53畝,純收入在12萬元左右。除了種植烤煙大春作物以外,常文倉家還種植了16畝青豌豆、青蠶豆,一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在種植業上有了收入,手頭上有了充足的發展資金后,今年,常文倉家還新建了16間標準化圈舍飼養生豬,已經出欄35頭肥豬,收入18.5萬元,現在,還飼養著大大小小生豬70多頭。
在種植業上,除了烤煙這個支柱產業外,當地老百姓還有種植“兩青”作物的習慣,只是一直以來,該社區的“兩青”作物都是群眾散種零賣,難以形成產業鏈,群眾的收入也不穩定。自從東安社區黨支部以“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來帶動發展該項產業后,重點扶持了施甸縣寶和果蔬專業合作社來給群眾提供從種植、管理、采摘、儲存到販運等一條龍帶動服務,帶動161戶農戶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目前,該社區共種植“兩青”作物2500多畝,實現純收入500多萬元。“兩青”產業已成為當地除烤煙外的又一大名副其實的特色支柱產業。
東安社區“扶貧互助社”運作5年以來,群眾參與入社122戶,交收入社費24400元,共辦理250筆借款業務,2019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8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07元,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