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李克強總理號召全國各地大力發(fā)展“地攤經濟”,為疫情后經濟的全面復蘇助力。于是,一股地攤熱迅速興起,很快火遍全國。
有零售戶老板就說:“本來網購就讓實體店生意慘淡,現(xiàn)在地攤又來跟我們搶生意,店里生意這樣差,我也要擺地攤去。”我認為這種說法曲解了“地攤經濟”的含義,實體零售店老板們大可不必去擺地攤,國家的意思是要全力恢復經濟、發(fā)展經濟,擺地攤只是其中一種方式。有實體店的零售戶只需要經營好自己的店就行,不必退而求其次去擺地攤。有句老話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就是這個道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下,實體零售店雖然受到這樣那樣的沖擊影響,但依然大有可為。
地攤經濟
很多人不了解地攤經濟,以為地攤比實體賺錢更容易、更輕松。殊不知地攤比實體賺錢更艱難、更辛苦。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人實體店都經營不善,轉而去擺地攤的話,大概率是以失敗而告終。
有過十多年擺地攤經歷的我,對地攤經濟有著深刻的了解。首先,我對地攤經濟的定位是這樣的,地攤是實力比較弱、條件比較差的一類生意人的無奈選擇。打一個生動的比喻,同樣的貨物,是擺在地上好賣一點,還是擺在貨架上更好一點呢?所以,地攤和實體是兩個不同的層次,擁有實體店是每一個地攤人做夢都想的事,說地攤沖擊了實體店是站不住腳的。地攤做得再好也只是草,實體做得最差也還是樹,兩者沒有可比性,如果實體輸給了地攤,那就太不應該了。
地攤經濟給我們零售戶的啟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因為擺得了地攤的都是非常勵志的人,他們風里來雨里去,東奔西走不辭勞苦,我們零售戶要學習這種契而不舍的精神,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店鋪。我堅信任何事只要用心,都能做好。
記得中學時學過一篇課文,說的是蜀地有兩個和尚,一個窮一個富,窮和尚因為立志,憑借化緣而去了南海;富和尚因為懈怠,不肯吃苦受累而始終沒有成行。地攤能夠做到的事,實體店沒有理由做不到。
網店沖擊
網店對實體的沖擊確實有,每逢618、雙十一、雙十二,就會出現(xiàn)一波瘋狂的購物熱潮,收發(fā)快遞的站點還會出現(xiàn)排隊擁擠的長龍。但是網上購物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都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不妨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把網購和實體店作個對比。
第一項是貨源,很明顯網店貨源充足,可以說應有盡有,最大的實體店也比不上網店的貨源,第一項網店勝出。
第二項是價格,因為網店減少了中間商的緣故,所以價格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第二項還是網店勝出。
第三項是物流,網購的物流基本是三天左右,但到貨后需要去網點自提,貨物偶有出現(xiàn)踩踏、損壞的現(xiàn)象;實體是即時帶貨回家,或由店家送貨到家,中間不產生任何費用,貨物沒有一點損壞,第三項實體店勝出。
第四項是售后,這一項對比是針對產生售后服務的產品而言,網購是掃描二維碼,聯(lián)系商家客服,或者撥打400的電話,由商家派人上門安裝,按規(guī)定收取材料費、高空作業(yè)費等等;實體是即時上門安裝,費用全包,一般不另產生其他費用。所以,第四項是實體店勝出。
四項對比看似平分秋色,但實際上網購還是占了上風,因為消費者的主觀意識是前兩項,后兩項中的最后一項,實體店的優(yōu)勢也不明顯。這些因素成了網店沖擊實體的主要原因,但網店其實也并不完美,消費者在經歷過曾經的新鮮、狂熱、和跟風后,漸漸恢復理性,冷靜地思考下,又在心里和實體店重新作了一回對比,發(fā)現(xiàn):第一,網上購物最大的缺憾是直觀。單憑圖片購買,總和實際有差異;第二,網購回來的寶貝因為物流的原因,總會有不可避免的損耗;第三,網購的售后和實體的售后有天差地別的距離。
曾有一位網上購物的女孩跟我講,早幾天在網上購買了一臺品牌空調,掃碼后要求廠商派人來安裝,廠商倒是派人來了,但來了后開出了一系列條件,其中一些細則她感覺不能忍受,就和安裝工人吵上了,繼而要求網店退貨。而網店以女孩不配合安裝為由不予退貨,這個近乎霸王條款的規(guī)定讓女孩很心塞,最后不得不妥協(xié)于安裝工錙銖必較、毫厘不爽的安裝條件。說這是她人生之中最不爽的一次購物體驗,今后會慎重考慮網購的。
激情過后是平淡,網購雖然目前還火,但最早網購的消費者沒有當初那么盲目了,實體店在經歷了巨大沖擊后,痛定思痛推出了多項舉措,比如進購貨源上,盡量減少中間商;努力提升門店服務,千方百計為消費者著想,這些措施明顯見了成效。此消彼長,在和網店進行的這場拉鋸戰(zhàn)中,實體慢慢扳回了劣勢,由此可見,實體店依然大有可為。
莫慌!零售戶老板們,生活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減壓的方式是淡定。努力可以,焦慮大可不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