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浩瀚宇宙間,繁星無數,綴滿天幕;七十萬里蒼穹外,明月如玉,照亮人間。中秋夜,雨瀟瀟,舉頭望月月不在,無盡思緒飛窗外。
母親說,小時候我最愛月亮。晚上啼哭時,只要抱到院子看月亮,哭聲即止。我相信母親的話。因為那個年代,沒有玩具、動畫片,那天上變化的弦月、滿月,不正是嬰兒眼里神奇的“動畫片”嗎?
“七八歲,狗都嫌”。孩提時代,在我們那個農村,沒有電視,沒有廣場,沒有幼兒園。白天跟著一幫小頑童,瘋玩野溝河畔;晚上在月光下捉迷藏、掏鳥蛋。那時,抬頭望明月,覺得十分神奇,像只碩大的電燈泡,幻想用繩子拴住,拽到自家小院,照亮母親的放線車、屋檐下的麻雀窩。
走進小學堂,老師教我們第一首詩《靜夜思》,要求學生背誦。村里有一個小伙伴,老背不上來,被罰站了好幾回。終有一天,不等老師點名,舉手要求背誦,誰知站起來,一時激動又忘的一干二凈。
老師無奈,提醒了第一句,他一口氣背誦完畢,卻語出驚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饃香。”老師火冒三尺,擰著他的耳朵罵道:“人家李白望月思故鄉,你個二蛋貨,望月思白饃,一看就不是念書的料,趁早回家拉架車。”
時光匆匆,歲月如歌。前年,教我們的那位老師因病作古,離開人間。我的那個小伙伴早已學業有成,在古城西安一所大學教書,還當上了副教授。提及兒時趣事,他至今記憶猶新、“耿耿于懷”,還自編打油詩一首:身在故鄉望明月,不思白饃思什么,老師老師我沒錯,都是李白惹的禍。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讀完初中,我離開故鄉,去了古城求學。那個年代,以月亮為題材的流行歌曲很多,有《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月亮走我也走》等等。那時,青春年少剛出家,不解人間情與愛,不知游子思鄉苦。只記得入學的那個中秋夜,學校在操場舉辦“擊鼓傳花”節目。鼓息花落我的手,“趕鴨子上架”頭一回。忽望“長安一片月”,背了一首《靜夜思》。原以為這老掉牙的節目,不會引起學長注意,誰知語剛落,掌聲迭起,眾人喝彩。那夜,睡的好香,夢中與李白三次握手,感謝明月觸景生情,讓我完成了一個小小節目。
參加工作后,身處他鄉,思鄉情濃,每逢中秋佳節,定要回家看看。父母雖說“路遠車少,盡量不要回來。”但他們心里高興呀!回家一兩天,母親總要領我到自家果園轉一轉、田間看一看,門子串一串。臨走時,還要給我裝上幾把掛面、攜帶一箱蘋果。那些年,漂泊在外,舉頭望月,總有一種無法割舍的游子情懷。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我,生活有了負擔,人生多了感悟,現實無法回避,常常身心疲憊。每當心緒不佳時,最愛坐在陽臺,吸煙吐圈,望月靜思。思想的小火花一閃一閃,不大一會兒,心緒就歸于平靜,恢復到從前快樂、開心、幽默的樣子。
一個人可能一輩子沒有見過大海、沙漠,沒有坐過飛機、輪船,沒有去過繁華都市,登過摩天大樓,但誰都抬頭望過明月,與之“交流”過心語,“傳遞”過心聲,它伴隨我們走過春夏秋冬,直至生命盡頭。它是心靈窗戶上最亮的一盞燈!
月亮之美屬于宇宙,也屬于人類。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舉頭望明月,會有不同的心境與感受。蘇東坡那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只因道出人生真諦,才為后人所傳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忙忙碌碌的人生季節,在變化無常的人生旅途,讓我們常抬頭望月,思思故鄉情,想想人間事,念念團圓日,啟程風雨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