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煙是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禮節。陌生人之間套近乎時,分煙是與客套話同等重要的潤滑劑。熟人相聚,抽煙時不順手分給同伴一根,則有禮數不周之嫌。
但是,無論歐美國家還是同一文化圈的港臺,都沒有互相敬煙習慣。國外能看到分煙的場合是戰場。吸煙被認為能緩和人的焦慮感,戰爭期間,香煙供給不足,幾人分享一支煙,體現袍澤之情。這也經常是文學和影視作品刻意描述的細節,卻遠不像中國人這么普及和隨意。
民國時代的老電影中,吞云吐霧的場景甚多,但至多出現新派男性為摩登女性點煙,而罕有互相敬煙的舉動。今天中國人敬煙的習俗究竟始于何時?
也許侵華日軍是最早注意到中國人當中有特殊分煙習慣的。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撰的《華北治安戰》中,有一個章節名叫《民匪分離的要領》,談的是如何識別共產黨人與普通百姓,其中第三條經驗叫做“根據審訊及簡單的談話得以辨別”,其文字描述如下:
“利用審訊,談話的機會,給以紙煙和其他物品,試驗其對物品的‘共有觀念’。黨員由于共產意識濃厚,如給紙煙,往往分給他人,并且在吃飯時也有讓人而不爭先的特點。另一方面,由于私有觀念淡泊,有的面對審問人員往往也毫不客氣的索要紙煙。”
《開國大典》、《大決戰》之類主旋律宣傳片中的細節,佐證了日本人的細致觀察。其中不但有毛澤東隨手與同志分煙的動作,還有毛的香煙被同志開玩笑沒收的情節。而這樣的情形在描述國民黨官兵的場景中則絕不出現。
今天中國人喜歡散煙的習慣,也許正是來自當年中共的內部習慣——不但1949年后大批軍人復轉成為地方干部,可直接將此習慣傳入地方,而且中國社會此后也經歷了一個從組織到文化上不斷軍營化的過程。
分煙習慣來自“共有觀念”,也許俄羅斯和朝鮮可以作為證據。俄羅斯人的分煙習慣不如中國普遍,而且有明顯區別。他們讓煙時,是打開整盒煙,讓對方自己抽取。朝鮮煙民比例奇高,或許是因為軍人比例超高的緣故。國家雖小,卻也有八十多個香煙品牌,只是大部分朝鮮煙抽起來必須要有一副好肺。領袖金正恩帶頭吞云吐霧,他解釋此舉是“想了解我們的前方戰士們都抽什么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