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林語堂先生的文字,對其抽煙習好并未聽聞也未在意。倒是翻看其主編的《論語》時,時常在雜志的封頁處看到登有“論語社”同仁的戒條,讀來饒有趣味。如:“不反革命”;“不評論我們看不起的人,但對我們擁護的人要盡量批評(如我們的祖國、有希望的作家、絕對無希望的革命家)”;“不破口罵人”;“不拿別人的”;“不附庸風雅,更不附庸權貴”;“不互相標榜,反對肉麻主義”。其中有一句是最讓我感興趣的,那就是“不戒癖好(如吸煙、啜茗、看梅、讀書等)”。
對文人墨客而言,吸煙確有提神醒腦之功效。但吸煙傷身,這是人所共識。所以歷來雖多有文人嗜煙,但敢于公開告誡眾人此癖勿戒的倒鮮有。這不得不使我對林先生吸煙之癡迷感興趣。
先生是痛下過決心要戒煙的。他曾在文章中描述過戒煙的經過。“頭三天,喉嚨口里,以至氣管上部,似有一種怪難堪似癢非癢的感覺。”我是煙民,和大多數煙民一樣也數次戒煙,林先生所述經歷我自然深有體會,想必戒過煙的也都不會陌生。林先生稱這是戒煙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是生理上的折磨,煙齡不長的大多能夠挺過,喉嚨癢時吃點薄荷糖,喝點鐵觀音便可緩解或克服。
先生認為挺過喉嚨的似癢非癢后就進入到戒煙的第二階段。和第一階段的生理折磨不同,第二階段更多的是靈魂戰斗。這一階段無煙則不能品辛稼軒之詞、王摩詰之詩,不能聽貝多芬之樂、王實甫之曲,這對于一位志趣閑雅的文人來說是何等的痛苦。
于是,先生悔悟前非,賭咒發誓再不戒煙,老老實實做吸煙信徒。在先生看來,沒煙是無法品詩詞、聽樂曲的,更別談文學創作了。先生認為:“作文者必精力美滿,意到神飛,胸襟豁達,鋒發韻流,方有好文出現。”而此等境界的達到是萬不可無煙的。由此足見林先生文學造詣之高及煙癮之重。
要說林語堂文學成就的取得是吸煙的緣故顯屬無稽。寫此小文不意在說明林先生多么嗜煙如命。而是想說先生不避諱吸煙這一不良嗜好,且能生動地將其吸煙、戒煙過程寫得妙趣橫生。文如其人,若生活中的林語堂不是曠達風趣信奉快樂哲學之人,斷不可有其閑適的娓談筆調。先生真乃幽默之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