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的時間里,煙草已融入了各地的社會風俗和人情世故,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添了一抹顏色。
●清代,《昭代叢書·煙譜》提出“八宜”“七節”“五可憎”吸煙禮俗。
●喝煙、嚼煙、敬嚼煙、吸“蘭花煙”,我國少數民族的煙俗多姿多彩。
●雪茄聯姻、裝煙傳情、繡花煙包,煙俗和婚俗緊密相連。
走進中國煙草博物館煙草文化館,可見一景:
茂盛的柳樹下,幾個矮凳,一張方桌,蒲松齡先生手握旱煙鍋,若有所思地坐在長凳上,或正沉浸在瑰麗奇異的狐仙世界,或正翹首企盼路人帶來一個奇異的故事。
拜別蒲老先生,略行幾步,兩個剛吃罷飯的關中老漢蹲在長凳上,正在對火。老漢的神情悠閑愜意,或許剛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吧。他們身后,有的手抱水煙筒,有的嘴叼煙鍋、腰挎手鼓,有的披著大氅,坐在地頭上吸旱煙。
文化濃縮著廣大民眾千百年的點滴生活。至今,幾百年的時間里,煙草已融入了各地的社會風俗和人情世故,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添了一抹顏色。
幾乎與煙草傳入同時興起的敬煙習俗,無疑融入了我國悠久而厚重的禮文化;水煙、鼻煙、旱煙、嚼煙、莫合煙,煙草習俗的多樣性生動地體現了我國民族與地域文化的豐富和多元。
此外,煙草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明清以降,文人雅士吸煙、敬煙漸成風習,煙事逸聞屢見記載,并于1782年出版了以煙草內容為主的《淡巴菰百錄》詩集。
無論文化有多少種定義,但它一定是人們情感的真實流露,并通過頗具意味或儀式性的行為方式,展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性格。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說:“文化給我們每個人的感染力,只有當享受這種文化給你帶來的滋潤時,你才能夠刻骨銘心地感受到。”細細梳理關于煙草的風俗習慣,那些煙塵往事之所以依然能夠觸動人們的心靈,或許就在于其中所包蘊的本真而又純樸的民族秉性吧。
?
栩栩如生的蒲松齡蠟像展示著當年的煙俗。
?
各式各樣的自制煙斗成為拉祜山寨的一道獨特風景。
?
陜西關中吸煙對火民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