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5日,黃浦江畔多了一座建筑,那就是中國煙草博物館。至今,中國煙草博物館已走過了十年歷程。對于博物館初創時的往事,中國煙草學會原秘書長魯春林仍記憶猶新。
“我經歷了比較關鍵的四年”
2000年,魯春林擔任中國煙草學會秘書長時,正是中國煙草博物館籌備建館的初期。“建中國煙草博物館是國家局黨組的重大決策,是全國煙草行業干部職工的共同愿望。要說中國煙草博物館的建設,我經歷了比較關鍵的四年,正好是破土動工到建成開館的那段時間。”他說。
國家局決定重新啟動中國煙草博物館的籌建工作后,作為具體籌建部門,中國煙草學會很快就開始了各項工作的討論和實施。當時,魯春林被任命為中國煙草博物館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籌備處主任。
當時建館面臨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籌集建設資金。國家局經過前期測算,預計煙草博物館建成共需資金1.8億元。得知建煙草博物館的消息后,行業上下紛紛表示會大力支持。經過研究,國家局最終決定采取行業各省局(公司)及下屬企業單位共同捐款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
魯春林負責與各單位聯系。他說:“開句玩笑話,我當時參加行業會議最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籌建資金。好在行業各省局(公司)都很支持、很熱情。”
在解決資金問題的同時,中國煙草學會既要落實煙草博物館設計方案的事情,還要開展煙草文物搜集工作。
煙草博物館建筑的設計方案是多方討論的成果,籌備處為此開過三輪招標會議。招標過程中邀請了美術和雕塑方面的專家共同參與方案討論,并提出“建筑外形要有大型商船和瑪雅神廟的元素、外墻采用鑲有‘煙華風云錄’主題花崗巖浮雕形式”的構想。按照程序,籌備領導小組把方案上報國家局黨組,經開會研究,最終確定了這一方案。
“文物征集集中了全行業的力量,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魯春林說。
為了及時順利地完成煙草文物征集工作,國家局專門下發了《關于收集和保護煙草文物藏品的通知》。為保證文物搜集工作順利進行,中國煙草學會把各省煙草學會的秘書長確定為聯絡人,負責本省文物搜集工作。
文物征集期間,每個省局(公司)都花了很多的心思,并將收集到的文物及時運到上海。“那時候,煙草學會工作人員去各地出差都帶有收集文物的任務。在完成本職工作后,他們都花費很多時間去尋找當地與煙草有關的文物。”魯春林說。
在普遍撒網的同時,中國煙草博物館籌備小組還通過行業人員聯系行業外煙標、煙斗、鼻煙壺等文物收藏愛好者,一旦發現比較有收藏價值的文物就和寶主商量能否轉讓。
“這就把普遍征集和重點征集結合起來,保證了文物的數量和質量。”魯春林說,全行業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張網,擰成一股繩。正是借助這股力量,到煙草博物館建成時,文物搜集工作才能基本完成。
煙草博物館建成以后,首要問題是怎么布館。參照美國一些煙草展示館和日本煙鹽博物館的經驗,當時籌備組和相關專家商討多次后,初步擬定了兩個方案:一是以煙草歷史文化發展為主線,輔以煙草各方面發展情況的介紹。二是分文化、農業、管理、工業等板塊進行展覽。為保證最大可能地展示收集到的各種文物,經過商定,籌備組和相關專家確定用第二種方案來布置展館。
“一定要把它辦好”
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煙草博物館又有了很大的發展。對此,魯春林很欣慰。對于中國煙草博物館今后的發展,魯春林充滿期望。在他心里,中國煙草博物館應充分發揮它的研究功能,定期邀請煙草方面的老專家召開研討會,努力向他們學習,深入發掘煙草歷史和文化。中國煙草的文化需要繼承與發揚,年輕工作者既要有老一輩專家的學術水平、品格素養,也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突破,爭取更大成果。
同時,魯春林也希望中國煙草博物館能更好地發揮收藏煙草文物、展示煙草文化、研究煙草歷史的功能,加強與有關方面和機構的合作,吸引更多人來參觀。有了中國煙草博物館,世人就能對中國煙草有更多了解,能更好地促進中國煙草文化的建設。
“博物館集中了全行業的智慧,能夠全面系統展示我們煙草的文化歷史,一定要把它辦好!”魯春林最后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