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鼻煙壺。
?
張學良的鼻煙壺。
收藏家余皖生最近來杭,將兩件精致的鼻煙壺捐給浙江省大愛慈善基金會。基金會秘書長徐冀云說:“謝謝余先生的愛心,我們打算將這兩件作品公開拍賣,籌得的善款用于基金會的慈善事業,主要是幫助孤寡老人。”
慈禧和張學良的鼻煙壺 怎么會流落到泰國?
這兩件鼻煙壺,是余皖生2012年收藏的。“當時我在泰國游玩,賓館旁邊就有一家古玩店,是泰國的華人開的。”余皖生說,盡管兩件鼻煙壺放在不起眼的地方,還是被他一眼相中。
一件鼻煙壺的一面畫的是慈禧像,另一面菊花圖上署名“壬午冬月馬少宣作”,成色差一點,看起來已經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另一件鼻煙壺的一面寫著“張學良將軍清玩 庚午清和月上浣 葉仲三于京師”,是當時京城內畫壺高手葉仲三畫了,送給張學良的,看上去幾乎是全新品。
馬少宣和葉仲三是清末民初齊名的內畫鼻煙壺大師。為什么這兩件鼻煙壺會在泰國出現?余皖生分析說,應該是當年遠征軍的高級將領生活拮據時,賣給當地華人的。“張學良這件可能是他本人送給遠征軍將領,鼓勵其為國出力,英勇殺敵;慈禧這件有她的畫像,她自己曾經使用過,很有可能是陪葬品,當年慈禧陵寢被孫殿英炸開后,大量的珍寶都被盜掘了。這件鼻煙壺應該也是流轉到了國民黨高級將領的手里。”
在這么小的壺里頭畫畫 作畫寫字都要反著來。
細細看馬少宣筆下的菊花,每一片花瓣都線條復雜。而這都是靠一根彎鉤蘸著很細的筆,一筆筆反著畫出來的。據香港的鼻煙壺研究者梁知行考證,內畫鼻煙壺是在清代嘉慶年間,由中國南方的一位年輕畫家發明。他叫甘桓,他將小鋼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壺內,來回晃動,使壺的內壁磨出一層細紋,以使水墨和顏料便于附著。然后再以彎曲的竹筆蘸上顏色在壺的內壁反向作畫。
內畫鼻煙壺技法精湛,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這門藝術了。在藝術品市場上,它還蠻走俏。尤其是馬少宣畫的鼻煙壺,曾經在國外拍出超70萬美元的天價。浙江省大愛慈善基金會有意將這兩件作品送到專業的拍賣公司,以期在海外拍賣,獲得更多善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