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收藏的水煙筒。
水煙筒最初是舶來品,明末傳入中國,清代時被普通民眾廣泛使用。后因不便攜帶和紙卷香煙的誕生,到20世紀80年代末,水煙筒逐漸消失。
筆者藏有一只大號水煙筒。從該水煙筒的水煙管與煙窩連體及工藝、店號來判斷,此物應系清代光緒年間湖北武漢漢口一家煙具制造廠生產的,傳世已有百余年。據當初購得此物的人稱,此水煙筒之前是官宦或富商所用之物。
該水煙筒高38.7cm,比普通水煙筒高出約10cm,煙窩長8.4cm、寬3.7cm、高7.4cm,呈橢圓柱形。煙管似鶴頭,由白銅質地材料手工打造。煙鍋內鑲有紅銅(紅銅比白銅的融點要高些,更經久耐用)隔網,能防止高溫損壞水煙筒。整個水煙筒包括配件完好無損,由煙窩、煙管、煙夾與煙釬、插管、煙絲筒等五部分組成,煙管與煙窩用繩子連接。為擺放穩當,繩上還系有一個活動銅扣。煙嘴處還有一個小銅蓋,由一根小鏈條連接護住煙嘴,起到防塵作用。整個煙具品相上乘,絲筒蓋內還刻有十個楷書小字:湖北省王元恒豐煙中云記,字跡清晰,刀法剛勁。
此水煙筒整個煙窩外部,繞四周均有詩畫文字,稱滿工,藝術味十足。煙窩一側書有“詩才島佛專工瘦 畫法坡仙不礙肥”的字樣,對仗工整,緊接著刻有“春月錄于客次 文山刻”字樣,應是雕刻者的落款;另一側刻有唐代詩人李頎的一首七言律詩《送魏萬之京》——“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關城曙(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是(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痹撛娕c原詩有三字之差。雕刻者或許是想借古詩來勉勵人們抓緊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吧!煙窩一面雕刻有一簇蒼松,松柏上立有一仙鶴,悠閑自在,寓意松鶴延年;另一面是一幅人物山水圖,畫面簡潔明快、線條流暢、人物生動。隔岸眺望,那遠山間,夕陽西下,余輝掩映下的古剎,分外寧靜,再看這近水旁,主仆兩人,長者倚山而坐,養神靜思,少者端著茶盤向長者走來……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山光水色相映,那份愜意與恬淡讓人羨慕。
此水煙筒做工精致、品相上乘,畫作和詩句刻工精良,畫意生動,不失為煙具中的一件珍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