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以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有“虛”的成分存在。這里的虛,不是謙虛,而是一種脫離了禮貌且類似于虛偽的東西。
所有的成年人都赴過宴會或有過酒場吧。細細想來,無論是家宴還是公宴,在入席之前必有一個你推我讓的環節。誰坐在主賓的位置,誰坐在次席,是主要的“矛盾點”。特別是單位吃飯,上級領導來檢查,負責招待的下級負責人必然要對在場的“最高領導人”進行讓座。但凡稍微懂得人情世故的領導是不會輕易去坐的,盡管他在心里認為那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一般,他會把主賓的位置讓給一同前來視察的其他領導,其理由也相當真誠和充分:“今天咱們不按官職,長幼有序,你是老大哥,你上座!”被讓座的人受寵若驚后也顯得極為恭謙:“不,不,我雖虛長幾歲,但凡事沒有領導提攜,怎能有今天,還是您請上座。”至此,在眾人的簇擁下,他才會“勉為其難”地坐過去。
也有例外,我就經歷過這樣一個飯局。當眾人一致懇求某領導上座時,他話頭一轉,把位置讓給另一位和他一起前來的人。那人也“不經讓”,沒過幾個回合竟然一屁股坐了下去。既然如此,某領導只能屈居次席,席間,他一臉笑容地說:“這就對了嘛!”我和那位領導接觸過數次,卻從未見過他喝下過那么多的酒。散席之后,我奉命開車送其回家,只聽得一路咒罵:“娘的,敢給老子搶座位,看我怎么收拾你!”
不止在官場,普通老百姓也是要“虛”的。那日,我隨母親出去買菜,走到路口就碰見了多日不見的熟人。說了幾句后,母親指著不遠處的一棟樓,說:“我家就在那,走,到家里去坐坐。”只見對方臉上堆滿了笑容:“不了,我還有事,有空再去。”見那人走遠后,我對母親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明明知道人家不會去的,還說這些干什么!”母親平淡地回了一句:“虛讓總比不讓強。”
嘿!我就不認這個理兒,我認為,與其虛讓還不如實在點好。走到單元門口,恰好遇見了同事老周,他說自己的表弟也在這個小區,沒事過來看看。我想到剛才的一幕,便對老周說:“時間不早了,該做飯了,那我先上去了。”說完這句話,我便拉著母親轉身上樓。時隔不久,在與單位同事閑聊的時候,別人對我說:“老周最近對你的評價可不怎么好啊,說上次就在家門口遇見了,你都沒讓人家進屋。人家老周還說,就算你讓了,誰還真去啊?!”
我一時語塞。
仔細想來,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虛”,著實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如果把它當作“禮貌”來講,未免牽強,當作“虛偽”來說,又未免過分。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和人進行交往,就必須得“虛”。“虛”得恰當,“虛”得自然,你才有可能左右逢源,不被排斥;當然,如果“虛”得過分,“虛”得造作,別人就會認為你油頭滑腦,勢必對你敬而遠之。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