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穩定的煙葉生產,對于保障煙農收益的意義不言而喻。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云南省曲靖市勞動力成本從人均每天幾元攀升到100元左右,但煙農隊伍始終保持穩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控制了煙葉生產用工量,增加了煙農收益。
30年來,如果用數值反映煙農種植烤煙畝均用工情況,有43、18、15等幾個重要節點。如果用這幾個節點來反映煙農種煙收益,則呈現出15>18>43的情況。這一不等式反映了曲靖煙草人全心全意服務煙農的永恒追求。
18>43 科學發展的生動體現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曲靖的煙葉生產各環節大都是由煙農手工完成的。進入上世紀90年代,曲靖市開始建設烤煙種植樣板田,這些樣板田都由拖拉機統一機耕,后來逐步發展為統一機械起壟。當時,不論哪個村的煙田被規劃為樣板田,煙草公司都統一組織機耕作業。那時,煙葉減工增效已初具雛形。
2004年,曲靖市局(公司)在總結前幾年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市推廣優質煙葉生產管理模式。引入商品化育苗,統一由育苗專業戶育苗,煙草公司補貼大部分費用,煙農按需購苗;引入聚約式煙葉收購模式,減少煙農交售煙葉次數,煙草公司統一組織集中運輸煙葉,并承擔大部分運輸費用。模式推行后,煙葉生產實現了在烤煙育苗和煙葉交售兩個環節的減工增效。
第二年,按照國家煙草專賣局要求,曲靖市局(公司)出臺加強煙葉基礎設施建設意見,規劃建設基本煙(農)田300萬畝,并輔以完備的配套設施建設。截至2008年,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1.1億元,建設煙水工程8.9萬件,建成基本煙田130多萬畝,受益農戶近32萬戶,有效改善了煙農生產生活條件,烤煙種植減工增效目標再次向前推進。
2008年開始,曲靖市局(公司)立足煙農廣受益、普受惠原則,開始籌建物資配送、育苗、機耕、植保、采收、烘烤、分級、收購等專業化服務隊伍,通過研發、推廣煙草農機器械等措施,積極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有效降低煙農勞動強度,畝均用工由此前的43個減少到18個。
15>18 “擠”出來的效益
畝均用工降至18個,在漫長的減工之路上算是一個突破。
隨著機械演進,減工增效難度開始加大。始終把維護煙農利益放在心上的曲靖煙草人沒有止步:2009年開始,他們通過開展土地整治、轉變煙葉生產方式、抓實水源工程建設等措施,硬是從已臻底線的成本中“擠”出了效益,畝均用工由18個降至15個以內。
在加強土地整治過程中,曲靖市局(公司)突出煙水、煙房、機耕路、農機、育苗工場、防雹網點、煙葉站點、信息化管理“八配套”,實現了煙農灌溉由遠距離人挑馬馱、抽水拉水變為就近就便用水和自流灌溉;耕作方式由人挖牛犁變為機耕機種,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減少用工量。其中,2009年落成的馬龍縣己沃土地整治項目區,規模化整理土地2.5萬余畝。
轉變煙葉生產方式。以羅平縣煙葉生產方式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為契機,算好用工量和成本兩筆賬,集成土地整理配套、全程農機覆蓋、合作組織建設等經驗,實施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把煙葉生產每畝用工控制在15個以內,進一步推動減工增效,把煙農真正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輕輕松松種煙。
抓實水源工程建設。堅持把水源工程作為普惠煙區的典范工程、規范管理的示范工程和構建和諧的文明工程來抓。2010年,設施完善的陸良縣小壩現代煙草農業項目區成功抵御了嚴重旱情威脅,使煙農損失降到最低點。
今年4月,中國煙草云南曲靖幸福渠工程通水后,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黨委書記許韶發如此感慨:“幸福渠的通水,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降低了煙農的勞動強度,煙農戶均減少用工至少2個,畝均增收在400元左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