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貴州省畢節煙區烤煙移栽節令集中在4月25日至5月10日,即立夏前后,屬枯水少雨季節,風大、土壤干燥,嚴重影響移栽進度和質量。近年來,煙草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不少煙水工程,但移栽節令由于水源季節性缺水,只能勉強保證人畜飲水,無法滿足大面積煙田灌溉需要,探索抗旱移栽技術勢在必行。
一、抗旱移栽現存問題
1、近年來,煙草部門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進行抗旱,但面對日益嚴重的突發性且持續時間較長的重旱,尤其是大田移栽及生長期間的旱情,抗旱工作往往如杯水車薪,收效甚微。
2、城鎮化建設力度較大,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勞動力匱乏,給人工抗旱帶來較大的難度。
3、大量的青壯年外出打工,土地進行流轉,大多種植戶面積均在30-100畝之間,還有少數100-200畝的家庭農場,導致移栽期延長,嚴重影響等級結構優化和煙葉質量。
4、畢節煙區多為喀斯特地貌,土地截割較深,種煙地塊多為山地,土地破碎,加之基礎設施(機耕道)相對落后,無法滿足機械化作業要求。移栽期相對延長,大田整齊度差,田間采烤成熟度不一致,不易烘烤,增加分級扎把勞動強度。
二、措施及對策
全面推行覆膜保墑抗旱分離式移栽,可實現保墑抗旱,環節剝離,減工降本,適時移栽,縮短移栽期,提高肥料利率,確保大田煙株健壯整齊,提早成熟采烤期,減少不適用煙葉,達到提高煙葉質量,優化煙葉結構的目的。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全面推行覆膜保墑抗旱環節剝離移栽技術是畢節煙區抗旱移栽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覆膜保墑抗旱環節剝離移栽技術適宜區域
1、高海拔煙區,烤煙苗期和煙葉成熟期熱量資源不能滿足烤煙生產的需要。大田期采用“雙行凹壟”覆膜保墑抗旱大窩圈施埋肥待栽技術,可解決前期低溫,提早移栽期,和葉片成熟期,避開后期低溫對煙葉產量及品質的影響,能夠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煙葉。
2、移栽后土壤溫度偏低,移栽至團棵階段出現干旱或易出現間隙性干旱的煙區,采用單行覆膜保墑“井窖”式抗旱機耕作業撒施埋肥待栽技術,可使土壤溫度升高,土壤旱情明顯好轉,有效地解決生育前期低溫干旱脅迫,促進煙株根系生長,安全渡過低溫干旱期。
3、土地瘠薄,受季節性干旱影響嚴重的山區,采用單行覆膜保墑抗旱大窩圈施埋肥待栽技術,可有效地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水分,補充自然降水的不足,提高有效性,減輕干旱時土壤水分虧缺
(二)覆膜保墑抗旱環節剝離移栽配套技術
1、雙行凹壟覆膜栽培技術
雙行凹壟覆膜節水栽培技術適用受季節性干旱影響較大的煙區,具有節水、保肥、增溫的效果。
(1)起壟時間:于上年12月底完成大地翻犁越冬工作,當年3月20日前完成二次機耕整地、起壟,3月20日—4月1日前清除田間雜草雜物、挖大窩圈施埋肥;4月1日—4月10日前覆膜保墑。
(2)起壟規格:雙行凹壟的壟體規格分等行距和寬窄行兩種,雙行凹壟的分廂寬為200cm或220cm,壟高20~25cm,兩側壟面略向中央淺溝傾斜,使壟體橫截面呈“凹形”,利于收集雨水并從補水孔向壟內土壤進行補充。
(3)施肥量及方法:每畝施用氮磷鉀比例11∶9∶28煙草專用肥50公斤。肥料可以采用大窩圈施,70%作基肥,也可以采用機耕作業后拉繩開廂撒施。若采用大窩圈施,在拌肥回填土壤后要在施肥處留一深約5cm,直徑約10cm的小窩,以便蓋膜后能準確定位栽煙位點;若采用機耕作業后拉繩撒施,要隨定根水施入提苗肥。追肥在移栽后20天左右施入,在距煙株約20cm處用直徑3~4cm楔形圓木棍打深15~20cm的圓孔,將肥料施入孔內,灌水后用細土將洞填實、填平。
(4)蓋膜:地膜的寬度為2m,厚0.008mm-0.01mm,在起壟、施肥之后,雨后適墑(田間持水量的50~60%)蓋膜為宜。蓋膜后用少量泥土在中央淺溝處壓膜,使膜緊貼壟面。
(5)壯苗培育:第一次剪葉前按照《烤煙漂浮育苗操作技術規程》執行。第一次剪葉后,根據當地最佳移栽期酌情剪葉,苗齡達50-60天,莖高4-6cm,功能葉4-5片后進行旱床有機肥保水護根移植培育壯苗,待莖高達8cm后進行剪葉,一般旱床護根壯苗莖高、莖粗達一支圈煙狀時,噴施一次4000倍“殺滅凈”液,并用清水清洗葉片,防止地老虎,移植時間在4月10-20日之間。
(6)移栽:移栽時要根據烤房容量、土壤肥力狀況分區限時段移栽,確保大田煙株健壯整齊、達到成熟采摘。
(7)移栽后25~30天在中央淺溝底部打補水孔,孔徑5cm,孔距55~60cm。補水孔打好后,用細土將孔口封嚴。若蓋膜時土壤墑情不足,可提前設置補水孔。
2、雙行覆膜“井窖”式小苗移栽技術
(1)整地、施肥、起壟、覆膜:根據當地雨水分布情況,在3月20日前盡早搞好大田整地工作;4月5日前埋肥、起壟的待栽。起壟前,將堆制的農家肥,專用基肥條施于壟底,壟底寬60~80cm、高25~30cm,要求壟體飽滿、壟面細碎;雜草多的煙地可施用煙草類除草劑;待降透雨、土壤墑情好時覆蓋地膜,地膜寬90~100cm、厚0.006或0.008mm。
(2)壯苗培育:第一次剪葉前按照《烤煙漂浮育苗操作技術規程》執行。第一次剪葉后,根據當地最佳移栽期酌情剪葉,移栽前5~7天斷水斷肥煉苗,栽前讓苗吸足水肥。
移栽苗標準:苗齡45~55天,剪一次葉,莖高3~5cm,功能葉3~4片,根系較發達,無病無蟲,抗逆性好。
(3)確定最佳移栽期:煙苗服從最佳移栽期。確定最佳移栽期的原則是:移栽時煙區氣溫穩定通過13℃;讓煙株旺長期在溫、光、水最佳的季節。一般畢節煙區最佳移栽期在4月25日至5月10日。
(4)制作移栽井窖:移栽煙苗前在覆膜的壟體上按確定的移栽株距,使用專用井窖制作工具,打制移栽井窖,要求井窖口呈圓形,直徑8—9cm,井窖深度據移栽時的煙苗高度而定(一般15cm-18cm左右),原則是移栽后煙苗自然高度的頂部距井口2~3cm。
(5)移栽煙苗:垂直提著煙苗葉片,苗根徑直向下,將煙苗垂直放置于井窖內。
(6)淋施水肥藥液:煙苗放置井窖后,馬上用2%的專用追肥液,加防治地下害蟲的農藥(菊脂類農藥)拌均,盛于專用水壺內,順井壁淋下,每井80~200亳升(壟體墑情好80~100毫升、中等100~l50毫升、較差l50~200毫升)。
(7)追肥管理:移栽后7~l0天,用2%的專用追肥液順井壁淋施追肥;移栽后25天左右,順壟體正中兩側的葉尖下打深10cm左右、寬2cm左右的追肥孔,將剩下的追肥分穴施入,用細土密封好追肥孔。
(8)病蟲害防治:蛞蝓易發地,移栽后在井窖內施用防治蛞蝓的農藥,如密達、蝸克星等;按當地生產技術要求防治煙青蟲、蚜蟲、病害等。
(9)查苗補苗:移栽后3—5天查苗補苗,補苗時選健壯煙苗補進“井窖”內,并淋施“水肥藥液”,以保證苗齊苗壯。
(10)填土、封口:當煙苗長出井口,生長點超出井口2~3cm時,用細土向井內填充。地膜煙應將膜口用土密封。
(11)填土、封口后的管理:地膜栽培,在填土、封膜后,可根據當年氣候確定是否揭膜培土上廂。一般移栽后30至35天,煙株有效葉片12至14片即可揭膜培土上高廂。
3、單行覆膜保墑抗旱大窩圈施環節剝離移栽技術
(1)整地:秋收后,煙地進行冬耕翻犁,3月20日前碎土整地結束。
(2)起壟、埋肥:4月1-5日按100cm或110cm拉繩開廂起壟,壟底寬60cm,壟面寬40cm,高13cm,要求壟體平直飽滿,土塊細碎。每畝用70%的專用復合肥進行大窩圈施,留30%作追肥。
(3)覆膜:起壟后及時覆膜,地膜寬90~100cm、厚0.006或0.008mm,并壓嚴壓實。
(4)有機肥旱床護根移栽:移栽前一周,將堆制發酵的有機肥每400-500kg加入2%的專用復合肥稀釋溶液,充分拌勻,選用4-5片真葉的漂浮苗進行旱床護根培育壯苗。確保莖高8cm以上。
(5)移栽、施肥:4月下旬即可移栽煙苗。移栽時應確保深栽埋掉壯苗2/3的莖桿,并將余下的追肥離煙株10cm進行圈施;壟面平直、飽滿,膜口直徑10cm,并用細土封口蓋嚴,壟口呈淺碟型,有利于補水。
(6)病蟲害防治:按烤煙標準化生產技術要求防治煙青蟲、蚜蟲、蛞蝓等病蟲害。
(7)培土:栽后烤煙長至團棵期揭膜,并及時進行中耕培土。
推廣覆膜保墑抗旱環節剝離移栽、雙行覆膜“井窖”式小苗移栽、單行覆膜保墑抗旱大窩圈施環節剝離移栽等技術,既解決了抗旱問題,又實現減工降本,能夠使全區整個移栽環節進度符合管理要求,同時達到大田煙株健壯整齊,田間成熟度一致的標準化生產目標,是畢節煙區抗旱移栽的一條有效途徑。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