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5月初,正值煙田起壟高峰期,筆者作為湖北省鶴峰燕子基地單元煙葉專業合作社專職信息員,深入基地單元具有代表性的煙葉生產重點村,就當前煙田起壟進度及合作社機耕服務隊運行情況作了調查訪問,內容如下:
一、合作社機耕服務隊基本情況
鶴峰燕子基地單元煙葉專業合作社,于2011年5月分片區組建了機耕服務隊8支,共有機耕隊員111人。合作社機械全部為帶機入社機械,主要有兩種機型:開普旋耕起壟機和永動起壟機,數量共計 110臺。去年基地單元實現機械耕地1.42萬畝,專業化起壟1.06萬畝,機械化覆蓋率分別達到了80.95%和71.82%。2012年,基地單元機械耕地面積預計可達到約1.6萬畝,專業化起壟可達約1.4萬畝。
本次調查的煙葉生產村為響溪村,今年響溪村簽訂煙葉種植合同面積為2245畝,響溪機耕服務隊有隊員10名,配套10臺農機,機械耕地、起壟作業面積可達2100畝。
二、合作社機耕服務隊運行模式
1、業務聯系。有機耕需要的煙農與合作社信息員進行作業聯系,明確作業地點、時間及面積,開具作業信息單。
2、作業開展。合作社信息員當日將作業信息單交付機耕隊長,隊長及時組織機耕手進行機耕作業,收費標準根據作業田塊的平整情況、坡度及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由機耕隊員與煙農協商定價,一般在40-50元每畝。
3、服務驗收。作業質量由煙農實地驗收,合格后,機耕手按照事先商定的收費標準收取機耕服務費,合作社不提取任何費用。煙農在作業信息單上簽字認可,煙農簽字后的作業信息單由機耕手交回隊長,作為獲取機耕扶持補貼和機械維修費用的依據。
調查中訪問了響溪村1組煙農吳和龍和劉世林,此時他們的煙田正在起壟,機耕服務運作模式按照以下流程進行:煙農(吳和龍、劉世林)聯系合作社——合作社向機耕隊長(郭濤)告知作業需求-機耕隊長安排機耕手(劉章虎)——機耕手與煙農協商服務價格,完成作業——煙農作業驗收,隊長向合作社回執作業信息單。
三、合作社機耕服務隊運行效果
合作社為了規范機耕服務運行,保證服務質量,制定了明確的機耕服務作業標準:
1、起壟的標準
統一按預定的行距劃行,要求土碎壟直,壟體飽滿,精細起壟;起壟時一定要拉線定位,做到壟直溝平,土壤細碎,上虛下實,深淺一致,排灌順暢。
2、壟體規格
壟距為1.2米,壟高30厘米左右,浸易澇可適當抬高,丘崗旱薄地壟高可適當降低,壟體飽滿呈弧形,壟底寬65厘米左右,保持兩壟及溝寬20厘米左右。
3、壟行走勢
統一區域,按照煙草站組統一規劃的方向起壟,統一標準執行。
4、耕地作業標準
作業耕深≥25厘米,殘株雜草覆蓋率≥80%,旋耕耕深≥18厘米,土壤細碎松軟,耕面平整,無漏耕,不拖耕。
根據調查人員在煙田現場查看、測量,響溪村機耕服務均較好的達到作業標準。隨行的響溪村主任張海舟評價說:“我們的起壟效果,比(全縣標準化‘三先’起壟)現場會的不得差!”當問到煙農劉世林是否接受機耕服務時,他答道:當然接受啦!以前人工起壟工價一天80元,累死累活能做出來一畝就不錯了,現在機械作業又好又快,價格便宜,減少了大量工時,我們都非常歡迎!
機耕隊員對機耕服務的熱情也非常高,真正做到了及時、高效、保質保量。機耕手劉章虎在休息的間隙給我們算了一筆賬,道出了原委:現在柴油價約8塊,起壟每畝油耗、機械維修、磨損等算上,成本大概15元,交通方便、地勢平整的田塊服務價格為40元每畝,一天加緊干,高峰期可以完成20畝的作業,一天可以收入500元。一季下來搞機耕可以賺好幾千塊錢!
當我們問到,機耕作業時會不會出現偷工減料、敷衍了事的情況,村主任答道:“肯定不會啦!要是起小壟子、漏耕、淺耕,機耕效果好壞很快就傳開了,以后誰還愿意請你?機耕手不能砸自己的飯碗!”
由此看來,服務運行效果得到了煙農和機耕隊員等各方的高度評價。
四、合作社機耕服務遇到的困難
走訪中,機耕手反映的困難主要由兩點:一是農機維修、更換配件等不方便,農機出現故障,或者配件損壞,維修需要將機器拉到集鎮去,購買配件更是需要到外縣,農事操作就那么十幾天,耽誤不得。二是油價較高,隨著油價的攀升,機耕服務價格也不得不跟著漲,導致煙葉生產成本升高。
五、合作社機耕服務改進思路
1.積極與農機廠家聯系,開展合作,廠家排技術人員對機耕隊員進行農機操作、維修、保養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農機使用效率和壽命;同時合作社配合廠家設立專業維修和配件銷售點,探討建立“廠家下鄉入戶維修”模式,使農機維修、更換配件更加及時、方便。
2. 合作社的機耕服務,操作量大,耗油成本高。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如果給予合作社農機適當的油補,那么合作社機耕服務更有優勢,機械化作業程度不斷加強,煙農也能得到更實惠的服務。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