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二、基質的選配
基質的選配即基質的選擇和配比。無土栽培要求基質不但能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根際環境,而且為改善和提高管理措施提供方便條件。因此,基質的選配非常重要。
(一)基質的選擇原則
1.適用性
適用性是指選用的基質是否適合所要種植的植物。基質是否適用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總體要求是所選用的基質的總孔隙度在60%左右,氣水比在0.5左右、化學穩定性強、酸堿度適中、無有毒物質。
(2)如果基質的某些性狀阻礙作物生長,但可以通過經濟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的,則這些基質也是適用的。基質的適用性還依據具體情況而定,例如,泥炭的粒徑較小,對于育苗是適用的,但在基質袋培時卻因太細而不適用,必須與珍珠巖、蛙石等配制成復合基質后方可使用。
(3)必須考慮栽培形式和設備條件。如設備和技術條件較差時,可采用槽培或缽栽,選用沙子或蛭石作為基質;如用袋栽、柱狀栽培時,可選用木屑或草炭加沙的混合基質;在滴灌設備好的情況下,可采用巖棉作基質。
(4)必須考慮植物根系的適應性、氣候條件、水質條件等。如氣生根、肉質根需要很好的透氣性,根系周圍濕度要大。在空氣濕度大的地區,透氣性良好的基質如松針、鋸末非常適合,北方水質呈堿性,選用泥炭混合基質的效果較好。另外,有針對性地進行栽培試驗,可提高基質選擇的準確性。
(5)立足本國實際。世界各國均應來選擇無土栽培用的基質。如加拿大采用鋸末栽培;西歐各國巖棉培居多;南非蛭石栽培居多。
2.經濟性
經濟效益決定無土栽培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基質培技術簡單,投資小,但各種基質的價格相差很大。應根據當地的資源狀況,盡量選擇廉價優質、來源廣泛、不污染環境、使用方便、可利用時間長、經濟效益高的基質,最好能就地取材,從而降低無土栽培的成本,減少投入,體現經濟性。
3.市場性
目前市場上對綠色食品的需要量日益加大,市場前景好,銷售價格也遠高于普通食品。以無機營養液為基礎的無土栽培方式只能生產出優質的無公害蔬菜,而采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方式能生產出綠色食品蔬菜。基質營養全面、不含生理毒素、不妨礙植物生長、具有較強的緩沖性能的以有機基質為主要成分的復合基質才能滿足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要求,從而生產出綠色食品蔬菜。
4.環保性
隨著無土栽培面積的日益擴大,所涉及的環境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些環境問題主要有:環境法規的限制,草炭資源問題以及廢棄物可能引起的重金屬污染。
草炭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效果較理想的一種栽培基質。同時也是一種短期內不可再生資源,不能無限制地開采,應盡量減少草炭的用量或尋找草炭替代品。
用有機廢棄物作栽培基質不僅可解決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而且還可以利用有機物中豐富的養分供應植物生長所需,但應考慮到有機物的鹽分含量、有無生理毒素和生物穩定性。而且必須對有機廢棄物特別是城市生活垃圾及工業垃圾的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
總之,如果僅從基質的理化性質、生物學性質的角度考慮的話,可用的基質材料很多,如果再考慮經濟效益、市場需要、環境要求,則基質的選用范圍大大減少,各地應因地制宜地選擇基質。
(二)基質的選配
每種基質用于無土栽培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故單一基質栽培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混合基質由于它們相互之間能夠優勢互補,使得基質的各個性能指標都比較理想。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基質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即可配成復合基質(混合基質)。美國加州大學、康奈爾大學從50年代開始,用草炭、蛭石、沙、珍珠巖等為原料,制成復合基質出售。我國較少以商品形式出售復合基質,生產上根據作物種類和基質特性自行配制復合基質,這樣也可降低生產成本。
1.基質選配的原則
基質混合總的原則是容重適宜,增加孔隙度,提高水分和空氣的含量。同時在栽培上要注意根據混合基質的特性,與作物營養液配方相結合,才有可能充分發揮其豐產、優質的潛能。理論上講,混合的基質種類越多效果越好,生產實踐上基質的混合使用以2~3種混合為宜。一般不同作物其復合基質組成不同,但比較好的混合基質應適用于各種作物,不能只適用于某一種作物。如1:1的草炭、蛭石,1:1的草炭、鋸末,1:1:1的草炭、蛭石、鋸末或1:1:1的草炭、蛭石、珍珠巖,以及6:4的爐渣、草炭等混合基質,均在找國無土栽培生產上獲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2.基質的混合方法
混合基質用量小時,可在水泥地面上用鏟子攪拌,用量大時,應用混凝土攪拌器。干的草炭一般不易弄濕,需提前一天噴水或加入非離子潤濕劑,每40L水中加50g次氯酸鈉配成溶液,能把1m3的混合物弄濕。注意混合時要將草炭塊盡量弄碎,否則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長。
另外,在配制混合基質時,可預先混入一定的肥料,肥料可用N、P、K三元復合肥(15-15-15)以0.25%比例加水混入,或按硫酸鉀0.5g/L、硝酸銨0.25g/L、硫酸鎂0.25g/L的量加入,也可按其他營養液配方加入。
?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繼續關注煙葉平臺。)
?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