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05年以來,湖北省竹溪縣煙葉分公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重大方針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三農”的重大戰略要求,通過在煙區大范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極大的改善了煙區生產生活條件,對增加煙農收入、促進煙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煙基工程既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和服務“三農”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又是改善煙葉生產條件,提高煙葉質量和促進竹溪縣煙草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煙基建設涉及到廣大煙農切身利益,事關地方經濟發展和煙草企業的社會形象。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逐步深入,煙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逐漸增多,資金投入也不斷加大。本文通過對當前竹溪縣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和發展形勢的客觀分析,找出了制約全縣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瓶頸,在總結歷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一、全面認清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及形勢
十堰市竹溪縣位于鄂、渝、陜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陜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頭、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之一。全縣總人口36.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4萬人。國土總面積3310平方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擁有適宜優質煙葉生長的廣闊環境。
從2005年開始,在行業的大力支持下,竹溪縣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逐年增多,投資逐漸加大。2005-2012年行業累計投入資金9291萬元,逐步配套完善煙葉生產各項基礎設施。其中:投入1750萬元,建設煙水配套工程項目區442個,受益煙田3.52萬畝;投入1196萬元,建設煙路項目31條121公里,受益煙田3.44萬畝;投入5108萬元,建成普改密和密集型烤房1877座,受益面積3.53萬畝;投入785萬元,建設育苗大棚75個,可供移栽用煙苗1.64萬畝;投資83萬元,補貼購置各類煙草農機具287臺(套),覆蓋基本煙田1.46萬畝;投資369萬元,完成土地整理面積1269畝;覆蓋全縣基本煙田面積13.71萬畝。具體建設項目和資金投入情況見下表:
2005-2012年竹溪縣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情況表
竹溪縣煙葉產業經過近6年的快速發展,已初具規模,2010年竹溪縣煙葉分公司和川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成立“桃花源”基地單元,工商雙方加強合作,以“嬌子”品牌特色原料需求為導向,全力做好原料保障工作,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2013年全縣累計收購煙葉5.49萬擔。“十二五”末是竹溪縣煙葉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綜合全縣實際情況來看,竹溪縣的煙葉生產基礎條件仍然比較薄弱,從提升竹溪煙葉規模考慮、從煙葉持續發展的長遠角度看,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還任重道遠。
二、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主要不足
煙基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資金投入大,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程繁雜,建設內容多,邊建邊探索,目前雖然已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效,但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組織機構不完善,崗位分工不明確。基層煙站沒有專職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人員,部分基建項目的核實及管護任務往往是由煙葉技術員來代管,增加了技術員工作量,同時管護效果也不理想。市、縣、煙站三級管理體系建立難以落實到位。目前縣級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辦公室編制只有2人,需要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等多方面的工作,往往一人身兼數崗,崗位分工和工作職責難以較好地落實到位。
二是部分項目規劃設計水平較低,工程項目分散,難以有效監管。例如部分鄉鎮在一些不穩定煙區建設的密集式烤房由于煙區轉移、煙葉計劃調減等因素導致廢棄不用,造成了極大的資源及資金浪費。管網工程設計時沒有做到圍繞水源搞配套,沒有做到點、線、面的有效結合及統一。有的工程現場勘測不深入細致,如少數項目存在閉門造車現象,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現有設施分布情況,存在重復建設的現象。部分項目缺乏規劃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難以體現規模效益,工程項目分散。由于設計不科學,導致工程建后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大打折扣。
三是由于基建項目牽涉人員較多,實際施工過程中矛盾時有發生。按照要求,煙基項目立項時都會充分征求當地村委會、煙農的意見,在現場勘查設計階段當地村委會和煙農代表都要多次到場參加項目協調會、評審會,但在工程實際實施中,一般都將工程發包給一些包工頭,部分包工頭在組織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壓低甚至克扣民工工資,造成材料浪費,民工消極怠工,最終影響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一些施工單位因為處理不好與當地百姓的關系,造成與施工地農戶的利益沖突,矛盾激化時導致阻撓工程實施,甚至導致上訪事件發生。
四是管護措施的落實不夠到位。煙基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通常移交給作為項目管護主體的村委會或者合作社,雖然成立了管護機構,制定出臺了一些運行管護制度,但村委會和合作社往往缺乏經費來源,導致不能配備專門人員管理,也無力對工程進行多方位維護保養,管網、烤房等一些損壞部位的零配件無法及時進行維修更換。烤房群設備損壞、偷盜現象時有發生,破壞了工程形象,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年限。
三、對今后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建議
進行煙葉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是改善煙葉生產條件,從根本上提高煙葉質量,實現煙葉產業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煙草專賣局辦公室關于印發煙草行業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3-2015)的通知》要求,今后3年建設重點由煙水配套工程向土地整理和農業機械化項目轉移,進一步打牢現代煙草農業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從事煙基項目建設人員要及時轉變思想,提高認識,緊跟行業發展趨勢。
一是完善組織機構,細化崗位分工。繼續堅持“三個以我為主”的管理模式,依法實施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基層煙站固定專門的基建管理人員,縣公司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辦公室增加人員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工作做到人員分開、崗位分開,辦公室“項目管理、檔案管理、財務管理、綜合管理”等主要崗位細化,便于更加系統協調的處理各自工作。
二是因地制宜,系統考慮,做好項目規劃設計工作。在規劃設計當中,我們要做到實地勘察和調查研究相結合,實地勘察水源、測定線路、查看煙田;要做到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充分與規劃設計人員進行溝通,一方面讓其熟悉行業政策,另一方面及時提出設計需求。在規劃設計方案初稿出臺后,還要及時征求當地村委會、合作社、煙農代表的意見,針對不符合群眾實際利益反響較大的問題,認真商討,反復論證,及時進行修改,使規劃設計方案盡量完善,最大程度得到人民群眾廣泛認同和支持。
三是深化認識,嚴格管理,規范運作,合理選擇施工單位。建立煙基建設工程優秀施工單位評選制度,采取按履行合同、工程、工藝質量、整改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綜合評比選擇優秀施工單位,進入名單者在下一年度煙基項目建設招標工作中優先考慮。同時對于偷工減料、拖延工期、煽動工人鬧事、克扣民工工資的施工單位將納入黑名單管理,取消其承建煙草工程資格。
四是強化建后管護工作,探索建立管護新模式,確保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工程效用持久發揮效益。按照“誰所有、誰負責、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配備專職管護人員,制定村級管護制度,力爭做到責任明確、制度規范、人員到位。對于煙水項目,可以適當探索“以水養水”管護模式,組建用水協會,制訂用水協會章程,對于用水戶按受益面積收取一定的水費,作為項目管護經費,實現“以水養水”。對于密集式烤房、機耕路等項目,可以和合作社簽訂管護合同,由合作社組織人員進行統一管護。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