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實施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煙葉生產條件、提升煙葉質量和保障煙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程。自2005年,行業大力開展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以來,項目類型愈加豐富,建設數量與日俱增,覆蓋煙田面積越來越大,經濟社會效益愈發明顯。通過近10年來的實踐摸索,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管理及運行管護程序日臻規范完善、建管模式日趨穩定、制度愈加健全,但項目運行管護的方法及措施仍需繼續深入探索和實踐,確保項目長久正常運行,持續發揮效益。
一、全市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概況
近年來,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江西省吉安市烤煙產業飛速發展,如今已經成為產煙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2014年,吉安市共種植煙葉11.3萬畝,預計煙葉收購量30.5萬擔。截至目前,全市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累計行業投入資金4.22億元,建成溝渠424.51km、塘壩27座、提灌站6座、水池2座、機井2口;新建田間砂石路128.5km、砼硬化路22.91km;建成密集烤房7408座,密集烘烤能力達12.6萬畝;購置起壟機1917臺、培土機1338臺、剪葉機69臺、農用運輸車273臺、噴霧機械579臺、播種器械11臺、拔桿機13臺、烤煙煙夾651套、大型拖拉機7臺;建成固定式育苗大棚9座、可拆卸育苗中棚1793座,累計覆蓋基本煙田面積達30多萬畝。項目建設類型齊全、數量繁多,有效地保障了吉安市煙葉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項目建后運行管護實踐
通過近年來的積累和總結,吉安市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運行管護,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了管護要求,明確了管護責任。吉安市局統一制定并以地方政府名義下發了煙基項目建后運行管護辦法,項目移交業主后成立了項目管護理事會,建立了項目管護制度,在管護協議中明確了各方管護職責和處罰措施。煙水煙路工程項目明確了村委會及管護責任人的管護責任。
二是開展項目產權移交,落實管護主體。按照國家局、省局制定的項目建設運行管護辦法,進一步健全了管護機制,項目移交后件件落實了管護主體。煙水煙路工程項目建成后及時同村組辦理了項目產權移交,并簽訂了管護協議,落實了管護機構、管護人員、管護督查組織;將密集型烤房產權逐漸由煙農轉移到村級集體或專業合作社;煙草農機、育苗設施的產權也轉移到煙葉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按“誰使用,誰管護”的要求組織管護。
三是逐步探索管護資金籌措辦法。首先是堅持“誰所有,誰負責;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按種植面積從煙葉稅收返還中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煙葉發展基金作為煙基項目建后管護資金,要求專人負責,做到專款專用,其次是探索從地方政府水利專項資金中積極爭取部分資金用于煙水工程的管護和維修。
四是建立了建后管護督查機制。項目竣工驗收后,初步建立了以基層煙草站、煙技員和村委會為主體的監督檢查機制,采取分片包轄區的形式,定期開展項目運行管護巡查,及時向市縣兩級反饋情況,明確要求煙水煙路工程、密集烤房設施的管護與下年煙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鄉鎮其它項目計劃掛鉤,凡管護不到位的不予投放下年度項目建設任務。
從目前情況看,吉安市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管護運行效果較好,為煙葉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一是煙水煙路配套工程管護運行良好,有效的改善了煙葉生產條件。目前全市煙水煙路工程建設項目溝渠都能便捷灌排水,煙路通暢,提灌站、塘壩運行良好;二是密集型烤房建設順利及時,烘烤期間供貨方的售后服務和設備維護能有效保障全市煙葉的正常烘烤,未發生烘烤事故;三是育苗設施運行管護良好,全市的育苗工廠均投入正常運行、發揮作用;四是煙用農機絕大部分運行良好,在大田整地、中耕培土、剪葉、植保,煙葉運輸等方面發揮了良好效益。
五是建后設施損毀維修方面開展積極嘗試。對因暴雨山洪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壞或沖毀煙田水利設施和機耕道,由項目村委會提出申請,經勘測預算后,行業投入補貼資金組織維修,主要對局部設施進行重建或修復;密集烤房的維修主要是加熱設備、溫濕度控制設備、風機和電機等設備損壞維修,資金來源由煙草行業全額補貼。操作程序是由村委提出申請,基層煙技員現場核實,報市公司按計劃審核批準后執行。遵循能修的盡量修,能用的配件整合互補,不能修的配件予以更換的原則,做到物盡其用。育苗設施維修也由業主提出申請,縣公司制定維修方案和資金概預算上報市公司,市公司統一進行招投標,組織有資質的施工單位進行維修,所需資金納入行業育苗設施建設補貼。吉安市實施的煙水煙路工程和密集烤房、育苗大棚設施修復總體效果較好,有效解決了煙農自己難于解決的困難,深受煙區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進一步發揮了各項設施應有的長久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吉安市從2005年開展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多年來的實踐和總結,雖然在項目運行管護制度建設、管護目標和思路、人力和物力投入、督查考核機制等方面有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但因十年來建成項目覆蓋基本煙田涉及區域廣闊、煙農眾多、人員及資金投入大、社會經濟條件差異等因素,煙基設施建后運行管護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項目管護資金難以落實。無論是煙草部門或者當地政府均尚未有明確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管理維護資金列支渠道,資金缺乏的現狀嚴重制約煙基設施管護工作的深入開展。吉安市大多是種煙區域都屬于老少邊窮地區的貧困鄉鎮,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原本就較困難,落實從鄉鎮煙葉稅收返還或煙葉發展基金中抽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煙基管護資金的舉措成為空話,地方政府不愿意拿出資金用于煙基設施管護,而作為煙基設施使用的主體——煙農,他們自覺、自愿、主動出資的意愿也較差,能力也有限。為了維持煙葉的持續穩定發展,除煙草農機以外,煙水煙路、密集烤房、育苗設施有償使用制度還未在煙區進行大膽推行,致使管護資金來源渠道更加有限。
2.管護制度還不規范健全。由于煙葉種植規模迅速擴大,目前還有部分煙區沒有制定相應的煙田基礎設施管護制度,部分煙區雖已建立了相關制度,但也不夠規范、缺乏可操作性,或者由于各種原因執行不到位,制度往往形同虛設,成為一紙空文。有些煙區管護制度滯后,管護內容未及時更新、措施跟不上項目需要、不明確管護組織及管護人員,使得一些煙基設施使用時你爭我搶、空閑時無人看管,影響設施的使用壽命。
3.煙農自身管護意識薄弱。煙基設施項目產權歸屬合作社或村委會,煙農只享有使用權,普遍對“誰受益、誰管護”的政策不理解,認為設施屬于大家共用,管護不是煙農個人的事,設施出現問題時自有煙草部門解決,沒有真正認識到后續管護的重要性。煙農使用煙基設施時,不加愛惜、不按規范操作、不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甚至為了自己排灌方便對設施故意毀壞,都集中體現了煙農對公共財物自身管護意識的缺位。
4.督查考核和項目合理規劃不到位。項目建成后對其運行管護工作未能做到定期檢查考核,使得督查制度掛在墻上,未能發揮作用。另外,因煙葉種植布局規劃不合理、不長久,部分煙區因輪作、煙葉計劃限制或產業結構調整,煙基設施因此而閑置浪費,無法發揮效益,因無人管理而遭到破壞。
四、管護對策和建議
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群眾管護意識。針對當前煙農的管護意識普遍不強,主動參與管護的積極性不夠等實際情況,煙草部門、地方鄉鎮政府和村委會要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墻報、宣傳欄、管護手冊、群眾會議、標語等方式加強對煙農教育引導,對煙基設施產權、管護辦法、管護主體義務進行宣傳,增強群眾的管護意識。只有煙農意識到管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保證管護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廣大煙農形成科學使用設施、自覺愛護設施的良好習慣。
其次是探索多種形式的管護機制。一要建立健全設施管護資金保障制度。為保證煙田設施的管護資金落實到位,可采取多管齊下的辦法:一是各鄉鎮、村委在年初的預算中可安排一定的管護資金,用于煙田設施的保養和維修;二是可從煙葉生產扶持補貼費中將一部分資金列入管護預算,與新建項目資金一并落實;三是可從煙葉稅收返還中提取一部分資金作為管護經費。四是通過煙農合作社對行業補貼建設的育苗工場、密集烤房和煙草農機等可經營性資產的經營管理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管護資金。對管護資金要設立專戶,做到專款專用,由煙草公司審核,鄉鎮分管領導審批,不準擠占、挪用。
二要建立健全設施管護信息報告制度。管護人員和監管、協管人員要定期檢查設施的運行情況,把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縣局煙基建設辦公室,由基礎辦研究備案后組織管護人員及時進行維修、維護。三要建立健全設施管護檢查評比制度。把設施的管護情況列入年終考核,定期對管護工作進行檢查評比。對管護工作做得好的項目區要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予以表彰獎勵,對管護工作不到位的鄉鎮、村予以取消年終評優資格的處罰,責令其限期整改,并對下一年度煙田設施項目的申報作出限制。
在形成管制機制的同時,要制定更加詳細的、科學合理的管護規定。一是針對不同的煙田設施規定實地管理范圍;二是針對不同的煙田設施制定管理措施。縣局要制定相應的管護措施,根據項目產權,落實管護人員,保證其正常運行。同時加強對項目運行管護的日常檢查,對因管護不利導致項目損毀,不能發揮項目應有效益的村(小組),將暫停安排下年度建設任務。
第三是落實管護責任的問題。加強對具體管護工作的監管,明確管護責任,是提高對各項制度、規定的執行力的關鍵。如與煙區各鄉鎮、村簽訂項目協管責任書并制定村規民約,明確鄉鎮、村、煙農的責、權、利之后,定期對管護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并嚴格獎懲。同時,借鑒煙葉生產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