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節約生產成本445萬元,相當于一個中小企業一年的產值;降低殘煙6.37萬公斤,折成合格品,相當于卷包車間一個班次的計劃產量……2015年,46歲的梁豐收獲頗豐,一串串讓人驚嘆的數字融入了他對于匠心的堅守和執著。
梁豐是河北中煙張家口卷煙廠卷包車間卷接維修組長。入職27年來,他曾4度榮獲張煙公司“勞動模范”;2006年獲得省煙草系統第二屆設備維修技能競賽卷接組第一名并榮獲“河北省煙草系統技術能手”稱號;2008年榮獲“張家口市能工巧匠”稱號;2009年榮獲“張家口市勞動模范”稱號;2010年榮獲“河北省技術能手”稱號;2012年被授予“河北省能工巧匠”稱號;2012年獲得省煙草系統第四屆設備修理技能競賽卷接機組第二名;2015年榮獲“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榮譽稱號;2015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2012年——2015年先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8項。
專注:用執著鑄就完美
在工作中,梁豐最大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個匠人,他對工作的要求苛刻到了極致,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丁點兒失誤,甚至對調整數據的概念精確到“納米”級別。
一次,在ZJ17卷煙機新設備引進、調試階段出現了煙支布帶紋現象,主機廠的調機師傅忙了幾天也沒能解決。這并沒有讓梁豐氣餒,反倒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整理了一下思路,仔仔細細、前前后后地把能夠造成布帶紋的原因捋順,終于發現是煙舌中心線與煙槍中心線相差了0.1毫米。就是這比頭發絲還要細微的小差距,成為機車交付的大障礙。這一次,梁豐僅通過對兩條中心線的重合調整,解決了困擾主機廠的大問題。
無獨有偶,又遇新車調試,這次的問題換成了煙支壓痕現象。梁豐從容鎮定地找到了齒輪咬合間隙相差0.02毫米的毛病,為調機師傅解了圍。從那以后,主機廠的師傅和他成了朋友,每次都把交車的任務放心地交給他的維修團隊,大家也由此得到了難得的鍛煉機會,交車機效達到98%,比主機廠高出了2個百分點。
苛求:用精準雕琢質量
匠人的眼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待質量的苛求源于對完美的極致推崇。
梁豐追求的不僅是消費者眼中的完美,更是自己心中的極致,他把每一支煙都看作工藝品,欣賞著、呵護著,容不下一點兒瑕疵。生產中,他最頭疼的是解決設備的“軟”毛病,不僅殘次品的量小,而且毫無規律。但這“軟”毛病竟成了梁豐的眼中釘、肉中刺,發誓一定要徹底根除。
解決設備的“軟”毛病,靠的不是竅門、絕活,磨練的是維修工的耐性。針對這種不適合停機修理的情況,他常常在設備運行過程中一盯就是幾個班次。眼睛看花了,脖子盯酸了,兩腿站麻了,他硬是憑借吹毛求疵的態度,在細微末節之中找到了問題所在。
為了進一步提高設備運行精度,梁豐以“精度保持、質量維修”為重點,從設備的“傳動精度、位置精度、配合精度、裝配精度”著手,扎實開展精準深度中修工作,不僅延長了設備生命周期、提升了質量控制水平,還節約了設備大修費用,設備交驗的各項指標也優于返廠大修設備。
創新:用成果創造產值
“精于傳承,勝在創新”,這是大家對梁豐的評價。他是一位執著的匠人,只要遇到設備難題就一定要攻克下來。
二十多年來,梁豐和他的修理團隊對設備實施了20余項改造和革新。十二五期間,他們緊緊圍繞行業發展思路,以降本增效為目標,在ZJ17卷接機組實施了多項課題攻關。2015年,在車間構建殘煙防控體系的過程中,梁豐通過5項改造,在殘煙量降低6.37萬公斤,節約生產成本445萬元的同時,實現了因煙支質量問題的“零”反饋。
2015年,卷包車間產量達到90.8萬大箱。產量的不斷增加意味著原材料消耗量的持續增長,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卷包車間不斷加強成本控制。在車間技術組的幫助和支持下,梁豐和他的修理團隊一舉承擔了“降低單箱耗絲率”的課題,力求通過每個制造環節的優化和改善,搭建起卷包車間成本控制的預警系統,實現成本控制的標準化。
在測算工序環節消耗中,梁豐發現ZJ17卷接機組梗中帶絲問題較為突出,雖然采用了二次梗絲分離,但經常出現梗中帶絲、絲中夾梗的現象,前者造成煙絲單耗高居不下,后者嚴重影響卷煙質量。這個困惑難住了梁豐,那段時間,他像著了魔一樣,上班想、下班想、吃飯想、睡覺想,很長時間都毫無頭緒。一天晚上,就在偶然一瞥的電視鏡頭中,他看到了農民秋收揚麥子的場景,一下子來了靈感。
經過他和修理團隊的選題、分析、確認、實施、驗證,與機車原有梗絲分離裝置結合起來,通過加裝吹風,實現了第三次梗絲分離,現已在一臺卷煙機推廣使用,每班可節約煙絲4公斤。2015年,此項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2016年,卷包車間計劃將此項成果推廣到所有卷煙機,可節約生產成本330萬元。
通過梁豐和修理團隊的共同努力,卷包車間正在走出一條質量提高、價值提升、技術進步、成本節約的內生發展道路。
責任:用傳承引領團隊
梁豐常說:“想給別人一杯水,你必須儲存一桶水,所以必須不斷地去學習、鉆研。”他覺得,要實現團隊素質的整體提升,就要為青年員工注入“工匠精神”,讓青年員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讓青年員工工作扎實、敢于創新、思維活躍,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
梁豐有個記工作筆記的好習慣,筆記本里,精確記錄著每一次設備故障處理的原因分析、過程經過和處理結果,他把記筆記作為自我總結、自我提升的方法,一堅持就是27年。如果把梁豐的32本筆記本摞在一起的話,高度是40.2厘米。對于癡迷設備修理的梁豐來說,這些筆記本不僅是他多年來對維修技術的執著堅守,更是他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傳道授業解惑,用匠心創造的崗位價值。
拿出工作筆記讓大家學習是第一步,推行“經典案例分享”活動是第二步。在梁豐的帶領下,卷接修理組形成了學技術、比技術、自我管理、自我超越的良好氛圍,他所倡導的“經典案例分享”也成為一項品牌活動在全車間推廣。
隨著技術裝備現代化、信息化、工業化水平的提升,設備功能越來越強大,構件越來越復雜、配合精度越來越高、控制程序越來越深奧,對維修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了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梁豐參加了PRO/E培訓,從簡單的描線學起,在電腦上繪制三維立體零件圖和裝配圖。3年時間,他繪制了立體圖片450多張,不僅充實了設備立體圖庫,方便備件查詢,也運用3D建模技術展示了看不到的箱體內零部件傳動狀況,為員工培訓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通過梁豐的悉心傳授,卷包車間卷接修理組成為一支技術水平高,能打硬仗的隊伍,5個徒弟成為維修骨干,2個徒弟分獲省中煙技能大賽一二等獎。他的徒弟高建河很有感觸地說:“從師傅身上我們不僅學會了做事,更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師傅這么多年在平凡崗位上,把每件平凡的事都用心做到了極致。”
2016年,在公司工會的大力支持下,卷包車間組建了以高級技師為領軍人物的卓越創新工作室,滿足了企業發展和員工成才的需要,實現了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最大融合。在這里,梁豐帶領技術人員根據創新項目、技改項目組織團隊培訓,通過交流和研討,讓每一個想提升、想成材的伙伴自覺地融入團隊學習中,做到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實現知識共享。
在細致中追求更細致,在卓越中追求更卓越。如今,梁豐代表的不只是一位優秀的工匠,而是一支技藝精湛的團隊。他們用這一顆匠心、這一份匠藝,成就了每一支高品質的卷煙產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