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何謂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摘自百度搜索文庫)。作為企業“特有的”文化形象,企業文化應當是企業自身獨特的文化識別符號,不易被模仿,也不易被復制。這種“特有的”屬性,即是企業文化是“自家的”。換言之做個比喻,如果說,企業是有鮮活生命的“人”,其中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機制、規章制度以及企業員工是企業的骨架,那么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血液,這種“特有的”屬性、“自家的”特征,會讓企業文化唯有在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系統這一骨架中流動,才會給企業帶來鮮活的生機,才能源源不斷地給企業這一“人”帶來生長的養分,如果企業文化走出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這張“皮”,血液便會“干涸”。那么,包住企業文化這“血液”的“皮”在哪里呢?換言之,企業文化是否有看不見卻又真實存在的界限呢?
企業文化有界
首先,企業文化之有界在于企業文化直接作用于企業內部的員工群體,非企業內部員工群體的人員,并不受企業自身文化的影響與制約。作為一組織的文化,企業文化有其相對特定的作用對象,只對進入企業這一組織的“人”發生作用、產生影響。企業文化作為企業與員工的隱形文化契約,只與企業的員工發生文化契約關系,離開、脫離企業這一組織的“人”便不在原有企業的文化影響下。一個特定企業的文化無力也無法去影響不屬于企業這一組織的“人”的思維與行為。固然,一個人在一個企業待久了,或多或少會保留原有企業的文化印跡,思維習慣、行為模式都會有原有企業的痕跡,但這種痕跡更多的是因為習慣而轉變為一個人的“品行”,是對既有影響的一種延續,慣性使然,原有企業已無力再將自身倡導的價值、行為規范繼續強加于原有員工身上。因此,也便對原有員工喪失了既有的文化控制與影響。此為企業文化之有界,離開了企業這一范圍,便喪失了其影響力。
其次,企業文化之有界是企業文化作用于的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管理行為,影響的是企業的規章制度、行為規范。每一個企業的文化獨特性,便在于其不僅會影響企業的“人”,也會影響企業的決策、運行機制,形成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體制、規章制度,進而形成企業獨特的管理風格。因此,從企業內部經營管理風格上,便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文化痕跡。這種經營管理體制、風格也是每一個企業獨特的、不能刻意模范、不被輕易復制的特性。而每一種經營管理體制風格,更多地局限于影響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及企業日常行為方式,對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并不具有文化意義上的直接影響力,不容易將特定企業的文化影響延伸、拓展至其他企業。
第三,企業文化之有界在于企業文化如同一座隱形的“圍墻”,圈住了在企業這一“圍墻”內的人特有的思維習慣、價值模式、行為規范,即企業倡導的核心文化代表了企業自身的價值取向,而在價值取向影響下形成的思維習慣、行為規范,也規定了企業組織以及企業組織內部員工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也便具有了一定的行為界限。這樣的“圍墻”界限,引導企業內部的員工要積極主動地融入企業的文化氛圍中,尊重企業倡導的思維習慣、價值模式及行為規范,從而得到企業這一大家庭的文化接納。而若企業內部員工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不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行事風格,便會處處碰壁。因此,只有員工個體充分地融入到企業文化限定的思維習慣、價值模式、行為規范的范圍內,清楚自身思維習慣、價值模式、行為規范的上下限、邊界,才會更好地踐行好企業的文化,真正進入企業文化這一“圈”中,與其他員工成為“圈中好友”。
企業文化無界
企業文化同時也看似無界。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市場、社會等環境,離開了市場、社會環境,企業文化便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容易陷于企業自身的“閉門造車”中,可謂井底之蛙,孤芳自賞。
首先,文化之無界在于企業文化建設既要立足于企業實際,又要根植于企業這一組織所處的環境中。既要從時代發展的精神中,汲取文化養分,與時俱進,并尊重企業所處的地域文化傳統,繼往開來;同時,也要時刻關注自身的競爭對手、市場環境的變化,審時度勢,適時而變,適時而為,這種來自外界的影響,對企業文化的形成及企業文化的創新,都是客觀存在的。也正是基于此,說明了企業文化是企業“特有的”,但就其來源而言,與企業之外的其他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是企業生存發展所需,不能人為地隔斷的。
其次,企業文化之無界,在于企業的產品、服務輸出,必然要與市場、客戶、社會發生關系。一個企業的產品、服務體現的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價值,企業的產品、服務輸出,不僅是企業自身“特有”文化作用下的產物,也是企業對外進行文化價值傳遞的紐帶與承載。換言之,企業的產品、服務輸出,只有得到了市場、客戶的認可,才有其存在發展的使命與價值,而這種認可,正是企業“特有的文化”在思維價值上超過了企業這一組織內部的員工,影響了企業之外的客戶、社會群體。
第三,企業文化之無界在于企業的文化建設,通過長期的宣貫踐行,直接影響作用于企業的員工,提升了企業內部員工的文化素質。同時,通過企業員工的社會交往、工作往來,間接地影響了其他的人員,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當然,如若一個企業的文化本身便是“反文明”的,自私自利的,其對社會文明的影響便是負面的、消極的,但這種負面、消極的影響,終究不會長久,社會文明的主流會影響著企業的文化,倒逼企業自身的“特有的文化”的轉型、革新,讓企業自身的發展空間受到擠壓。
企業文化邊界的延伸與拓展
企業文化既是有界,同時也是無界,看似矛盾,實則辯證統一,企業文化看似是企業“自家的”,但企業文化的邊界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延伸、拓展企業文化的邊界。企業文化界限的存在決定了一個企業文化作用的相對范圍、發力機理及作用對象等。對此,要求企業應當清楚自身的生存發展所需依靠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來自于企業的內部,發力于企業內部的廣大員工。企業只有充分地凝聚起廣大員工的聰明才智,才能找到構建“特有的”文化形象的動力。企業文化的無界,即企業文化要將邊界延伸、拓展,則是對企業的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固然是一相對獨立的組織形態,但其生存發展離不開外部環境,企業不僅要對自身的員工、企業生存發展負責,更要有更加廣泛的責任意識,去對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市場客戶需求負責(對企業市場客戶的負責不能單單從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企業文化的“特有的”屬性,表明了企業文化的個性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個性,只有融入主流的共性中,才能得到認同,才有在共性中保持自身個性的生存發展空間。唯有企業文化走出了自身的“界限”,才能讓企業“特有的”的文化個性,被更多的社會群眾、客戶所接納,企業的產品、服務也才能得到更多社會群體、客戶的認可,企業的生存發展才會持久。
對于行業而言,行業文化建設亦應堅持有界與無界的辯證統一,依托行業內部50幾萬員工,把企業文化的界限延伸、拓展出去?!佰`行兩個至上、做到三個始終、樹立五種意識”主題實踐活動,正是體現了行業在文化建設中對有界與無界辯證統一的堅持。行業的文化建設立足于“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便是打破了行業自身的文化界限,體現了行業有著更加寬廣的心胸與情懷,把行業的核心價值觀建立在國家利益、消費者利益的基礎上,切實尊重了行業的特殊性。同時,把以“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為核心的行業文化建設,落腳于“三個始終”,即始終把維護煙農利益放在心上,始終把為零售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作為流通企業根本任務,始終把調動全體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更是具體地表現了企業文化的有界與無界的辯證統一,始終把調動全體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是以員工為本,注重員工的工作熱情激發,是企業文化之有界;始終把維護煙農利益放在心上,始終把為零售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作為流通企業根本任務,是行業不忘主要服務對象——煙農、卷煙零售戶,把與行業密切相關的服務群體共建、共享行業文化建設的繁榮,作為行業文化軟實力提升、“卷煙上水平”持久的外在推動力。引導員工樹立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公仆意識、民主意識、創新意識等五種意識,是企業文化對企業這一組織的員工所提出的價值模式、思維習慣及行為規范的要求,是行業與員工就隱形文化契約所達成的內容,是對企業文化內在動力的回歸與尊重。當行業50幾萬員工對以“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為核心的隱形文化契約的遵守,身體力行,積極拓展延伸行業文化時,也是在迎接行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到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