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日常經營中,對于一些一時半會結不了的賒賬;欠賬,我們通常會采取記賬的形式來處理。雖然這種記賬方式讓我們省去了不少的麻煩,但有些麻煩卻是記賬方式也不能避免的。
老喻,后面村子里的人,也是店里的一位老顧客了。因合作多年,再加上這人挺講信譽的,所以每每遇到他手頭不方便來店里賒點什么的時侯,我們也從來不拒絕。他于我們呢?估計也是多年建立起來的這份信任,使得他來店里不論是買什么,從來都是我們說多少錢他就付多少錢。對于結賬時的賬單也是一樣,大多數時候連看都不看就撕得粉碎。
昨天晚上老喻又來結帳了,還是和以前一樣:先口頭核對;最后才是結賬付錢。只是由于跟老喻結賬那會不斷有顧客進出買東西,所以這次的帳基本上是由筆者和老公兩人一起跟老喻結的。老喻呢!也還是和以前一樣,在結完帳后算是看了一眼便將欠條給撕了個粉碎。對于我們讓他再看一看的建議,他還直說:這有什么好看的唦?難道你們還會給我多算點不成?事情到這應該是結束了吧!可從現在來看,事情到這還遠沒有結束。
在忙完店里的事后,筆者就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了。可回家沒一會,老公讓筆者“將老喻的帳再擬一份,以便隔天再跟老喻核對”的電話就打了回來。也是覺得奇怪,筆者便問老公要自己這么做的原因。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知道:原來,在結完賬后也是在家閑著沒事,老喻便憑著記憶將那筆帳逐一寫下并核對。只是,核對到最后時卻發現有五百多元錢的帳怎么也說不出名目來,懷疑是不是我們算錯了。于是,就將質疑的電話打到了店里,可是由于筆者當時已經回家了,而老公呢?雖然跟老喻結賬的事他也參與了,但隨著老喻的結賬走人,他對賬單上的物品也就忘了個一干二凈,跟老喻核對帳的事就這樣落在了筆者的頭上。
好在,由于這兩件事間隔的時間也不是很長。所以老喻的那份帳單很快就被筆者擬了出來。然而,隨著賬單的重新擬出來,筆者也很快猜到了老喻的疑惑所在了——一條軟珍品黃鶴樓。因為昨天在口頭核對時,其他的物品基本上是還沒等筆者開口,老喻就已經先說了出來。而在這條軟珍品黃鶴樓上,老喻不僅沒如其它的物品那樣先筆者一步說出來,等筆者說的時候他也像是沒反應過來似的。可即使是這樣,老喻也并沒有就他的心里所想而問問我們便結賬走人了。當然,也正是這個原因,才造成了這次誤會的產生。
老喻核對賬單的電話是在今天上午打來的。正如筆者所料,老喻之所以說我們的帳算錯了,就是因為他漏算了那條軟珍品黃鶴樓。不過,由于這條煙老喻恰好是在筆者手上賒的,而筆者向來又有一個習慣,當然,這也是多年的零售經驗與教訓的結果:如果遇到像老喻這樣時不時地來賒點;而且又很忙的顧客來店里賒東西,筆者都會留意有關于賒賬人當時的一些小細節。但留意的前提是:不管是一句話;還是一個小細節,都要保證無論什么時候提起都能讓對方一下子想得起來。沒想到這個習慣今天又派上了用場。這不,在筆者大到那天的天氣;小到老喻當時開的什么車;是和誰一起來賒的多方提示下,老喻終于想起自己之前確實是在我們店里賒過一條軟珍品黃鶴樓,只是由于這條煙是幫朋友拿的,所以事后就忘記了。說實話,當事情真相大白后;當電話里傳來老喻:“不好意思!對不起!是我搞忘記了”的話時,筆者在為自己那五百元多錢捏一把汗的同時,也不禁在心里為自己那點小習慣鼓起掌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