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2019年全球煙草流行報告》,認為“雖然就電子煙觸發的具體風險還沒有作出結論性評估,但毫無疑問,電子煙有害”。報告提醒各國政府和消費者不要輕信煙草企業關于電子煙等產品的宣傳,“電子煙損害小”等說法只是煙草企業的宣傳策略,應加強對電子煙市場的監管。在世衛組織發布上述報告前一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就“健康中國行動”之控煙行動有關情況進行說明,透露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監管。(2019年8月2日 《北京青年報》)
中國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2019年7月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電子煙的危害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監管。毛群安表示,研究發現,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電子煙中的各種添加劑成分也存在著健康風險。另外,許多電子煙產品所含的尼古丁濃度標識模糊,容易導致使用者吸食過量,電子煙的器具還存在著電池爆炸、煙液滲透、高溫燙傷等安全風險。
筆者不抽煙,屬于非吸煙者,對于電子煙的理解是,吸食電子煙也是吸煙的一種方式,只不過抽電子煙的過程看上去趨于隱性而已。電子煙是一種模仿卷煙的電子產品,其有著與卷煙類似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它是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后,讓用戶吸食的一種產品。
長期以來,有人把由電池供電的電子煙誤解為幫助吸煙者戒煙的工具,認為電子煙對身體健康無害。據媒體報道,來自希臘雅典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即使是短期使用,電子煙也會對身體造成與香煙等同或者更多的傷害。在對小鼠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電子煙中含有的添加劑可引起的肺部炎癥與傳統香煙造成的不相上下甚至更為嚴重。希臘雅典大學的研究共同作者Constaninos Glynos博士表示,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電子煙和傳統香煙都會對肺部產生負面影響。他的研究結果發表于英國的一項相關研究之后,該研究還表明,吸電子煙出現的負面癥狀與傳統吸煙者和慢性肺病患者的癥狀相似,都是促進體內炎癥化學物的產生。
很多人都了解香煙的危害,但對于電子煙是否有害卻并不清楚,甚至有人覺得電子煙可以讓人“健康吸煙”。有研究顯示,電子煙的毒性比香煙高7倍,會導致多種癌癥,目前已經被多國禁用了。從2019年1月1日起,杭州新版“最嚴控煙令”——《杭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其中,電子煙也被納入其中,在全國率先走出了第一步。
在中國的近鄰泰國,對電子煙的監管從使用到銷售等有法律上的要求。根據泰國法律規定,電子煙在泰國屬違禁品,在泰攜帶、使用、進出口、銷售電子煙等行為均屬違法。其中,攜帶、使用電子煙將判最高5年監禁或不超過50萬泰銖(約合10萬人民幣)罰款,或兩者并罰;如有進出口及銷售行為,刑期最高10年或罰款不超過100萬泰銖(約合20萬人民幣),或兩者并罰。2018年1月,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曾提醒廣大來泰中國公民,請嚴格遵守電子煙相關法律規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確保旅行順利。
無論是市場上傳統的香煙,還是近些年興起的電子煙,皆被相關領域研究發現其對人體健康的負面作用。在控煙工作中,把電子煙納入到禁煙的范疇中來并立法進行監管,公眾健康環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完善了非吸煙者權益的保護。
研究結果已顯示電子煙并非戒煙的幫手,而是對健康構成負面影響的“幫兇”,與傳統的香煙無異,只是更換了煙的材質與構造,理所應當被納入控煙工作的一部分,未來在公共場所予以有效監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