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尋烏縣北亭村的晨曦中,75歲的鄒興芳老人早早拉開雜貨鋪的卷簾門。貨架上整齊碼著貨物、鹽巴和針頭線腦,柜臺玻璃下壓著泛黃的收款碼,門口支起的茶水攤飄著熱氣,靜候著老鄰居們的到來。
這間二十年的老店,像一座小小的燈塔,照亮著鄉村的煙火日常,也承載著“空巢老人”對兒女歸家的守望。
“嘮嗑式”幫扶:從柴米油鹽到經營門道
“華經理的車一到村口,我就知道今天又能學新招了!”看著尋烏縣煙草局客戶經理華洲提著工具包走進店鋪,鄒興芳老人笑得眼角的皺紋都擠成了花。
在尋烏縣,像鄒興芳這樣獨自守店的“空巢老人”有數百位,他們既要應對經營壓力,又常被農活瑣事牽絆。
客戶經理華洲和同事們深諳“幫扶得先交心”的道理--每次上門,都會特意留出半小時,陪著老人嘮嘮家常,從孫輩的學業聊到山上的收成,再順其自然地掏出記事本:“您上次說總記不清訂貨系統密碼,咱們今天用紅紙寫個口訣貼墻上咋樣?”
圖為客戶經理幫助老人美化店鋪
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最“土”的辦法。客戶經理們把貨物防潮知識編成“雨季三件套”順口溜,用毛筆寫在舊掛歷背面;教老人操作手機訂貨時,干脆把步驟截圖打印成“看圖說話”手冊。
北亭村的鄒興芳老人成了操作能手,逢人就舉著手機顯擺:“這可是華經理教我的,我玩得比孫子還順溜。”
防詐護老:守住錢袋子,更要守穩人心
客戶經理每次上門總要多問幾句:“最近有沒有接到奇怪電話?有人來收‘管理費’沒?”
簡單的提醒,卻讓老人們心里多了份踏實。
去年冬天,袁紅明老人遭遇的“假工商”騙局讓所有人揪心。騙子冒充執法人員要罰款,老人顫巍巍掏錢時,多虧路過的村民察覺異樣。
這場風波催生了尋烏縣煙草專賣局的“護巢行動”:客戶經理們定期帶著防詐宣傳單走村入戶,用方言把“陌生電話要轉賬,掛斷先找客戶經理”編成口訣,寫在店鋪的記賬本扉頁;遇到老人接聽可疑電話時,隔壁店鋪的鄉親們也會立刻幫忙聯系客戶經理。
“現在聽到‘罰款’‘轉賬’這些詞,我就像條件反射一樣先捂緊口袋。”袁紅明老人指著墻上貼的防詐順口溜,笑得憨厚。
“五個一”溫情:柜臺內外皆是牽掛?
每月上門服務時,客戶經理總會完成一套“固定動作”:仔仔細細檢查一次店鋪電路安全,幫助老人與遠方的兒女接通一次親情視頻通話,耐心教老人一項實用技能,認認真真給老人量一次血壓,再好好聽聽老人“分享”本月的經營心得。
除了這些規定動作,往往還會有一些“意外收獲”——上個月幫老人調出誤關的手機鈴聲,這個月教老人用微信觀看孫子跳繩比賽。老人們也逐漸習慣在閑暇時光,點開客戶經理精心制作的經營技巧小視頻,學習更多店鋪經營知識。
圖為客戶經理幫助老人量血壓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亦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民生工程。
尋烏縣煙草專賣局主動樹立榜樣、勇擔責任,創造公益價值、奉獻綿薄之力,竭盡全力幫助轄區內的“空巢老人”,以真心、貼心、耐心、細心的服務,滿足老人們的經營需求,讓“空巢老人”實實在在感受身邊的溫暖,切實做到讓“空巢老人”空巢不空心,讓空巢變為暖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