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薄霧還縈繞在鄱陽湖面,數字農田里的傳感器已開始捕捉土壤的呼吸,光伏板在鄉村便利店屋頂泛起微光,新栽的茶樹苗正將根系扎向沃土。江西九江市湖口縣煙草專賣局積極“碳”尋新路,用科技創新作筆、以生態責任為墨,在贛北大地書寫著“綠建未來”的美好愿景。從田間到店鋪,從生產到生活,一場以“降碳、減污、擴綠”為底色的深刻變革,讓傳統農業煥發智慧生機,使鄉村經營涌動低碳浪潮,更將生態文明的種子播撒進千家萬戶。
技術減污,數字農田里的綠色革命
在流芳鄉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搭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正在實施精準飛防作業。隨著螺旋槳的嗡鳴聲,農田三維模型實時呈現在數字大屏上,土壤墑情、病蟲害監測數據如同跳動的生命體征,指引著科學種植的方向。這是湖口煙草為鄉村零售客戶王勇量身打造的“數字農田”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農業的深度融合,讓傳統耕作邁入智能時代。
“過去大水漫灌,10畝地要3個人忙活一整天,現在只要動動手指,水肥精準送到每棵菜苗根部,化肥用量減少了30%,產量反而提高了15%。”王勇的賬本里,寫滿了科技助農的綠色效益。
幾年前,面對傳統農業中化肥過量使用、水資源浪費及病蟲害防控難題,湖口煙草主動作為,積極聯合農業局將現代科技融入農業生產,為鄉村零售客戶送上了一份份“綠色禮物”。在湖口煙草的推動下,無人機成為了鄉村農田的新“守護者”。精準飛防作業,不僅提高了病蟲害防治效率,還減少了農藥使用量,保護了生態環境。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更是實現了墑情自動感知、水肥智能調控,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讓農業生產更加智能化、綠色化。
茶山擴綠,生態修復中的綠色接力
雨水時節的舜德鄉茶山上,湖口煙草志愿者的身影與漫山新綠交相輝映。20余名黨員志愿者與零售客戶組成“植綠聯盟”,在撂荒地補種黃金芽茶樹苗2萬余株。他們創新采用“魚鱗坑”種植法,在坡地開挖半月形樹穴,既能蓄水保墑,又防止水土流失,讓每株茶苗都成為固土護坡的生態衛士。除了茶山,湖口煙草還將綠化行動延伸至更廣闊的天地。志愿者們與客戶一同參與城市綠化、垃圾清理、環保宣傳等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他們種下的一棵棵樹苗,不僅美化了環境,更在每個人心中種下了綠色的種子,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生態保護的熱情。
三年間,湖口煙草帶領零售客戶累計開展“青山守護”行動36次,修復退化林地500余畝,建設生態隔離帶12公里。在長江岸線生態廊道,他們種植的綠植帶已形成天然氧吧,吸引白鷺歸來棲息,用生態之筆勾勒出“江畔綠洲”的動人畫卷。
經營減碳,低碳轉型中的綠色覺醒
在零售經營領域,湖口煙草同樣不遺余力地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導零售戶成為節能減排的先鋒,共同構建低碳社會。
城山鎮的“環保積分超市”引人駐足。顧客用20個農藥瓶可兌換1包食鹽,30節廢舊電池能換1提抽紙。這種 “以廢換綠”的創新模式,帶動周邊村民收集農業廢棄物,讓環保行動有了看得見的回報。馬影鎮“綠能示范店”,處處可見智慧節能的巧思。光伏板在屋頂靜靜轉化陽光,LED智能照明隨自然光線自動調節亮度,冷鏈設備采用二氧化碳環保冷媒。店主李金保算過細賬:“光伏發電滿足店鋪60%用電需求,智能電表每月省電300度,兩年就能收回改造成本。”這樣的綠色門店已在湖口建成28家,成為低碳生活的鮮活樣板。在每月“幸福家小組”培訓上,李金保作為“節能導師”正在向其他零售客戶傳授“經營減碳36計”:用竹纖維抹布替代紙巾,設置26℃空調黃金溫度,推行“無包裝日”促銷。雙鐘鎮客戶組長周大姐自發設計帆布袋,袋面印著“減碳1公斤,健康多1分”的標語,300個共享環保袋在社區流轉使用,帶動200多個家庭加入“減塑行動”。
?從數字農田的智慧脈動到茶山竹海的生態修復,從店鋪經營的低碳革命到社區生活的綠色覺醒,湖口煙草用系統化、場景化的生態實踐,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綠色答卷。不僅幫助零售戶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更為地方的綠色發展樹立了典范。當越來越多的零售客戶從“旁觀者”變為“建設者”,當科技創新與生態理念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圖景,正在鄱陽湖畔徐徐展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