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3月4日早上8點,浙江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研發人員正通過自主研發的“近紅外光譜原料質量模型”,為原料樣品打上“光譜標簽”,并基于光譜特征實現原料風格品質的“精準解碼”。高速運行的近紅外光譜儀如同一雙“慧眼”,細致入微地采集著每一個煙葉樣本的特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快速響應市場消費需求變化,必須加快研發數字化轉型,提升產品設計開發效率。”聚焦這一目標,浙江中煙技術中心研發團隊創新探索,實現煙葉配方輔助設計系統上線運行。自此,團隊增添了一名“7×24小時”工作的“AI配方員”。
浙江中煙技術中心產品研發團隊在匯報數字化配方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情況。高瑞迪攝
這項創新舉措,為品牌原料精準識別注入了數字活力,也為產品創新提供了數字引擎,是浙江中煙努力實現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浙江中煙認真貫徹落實行業科技創新工作相關要求,系統謀劃創新戰略、搭建創新平臺、強化數字賦能,努力以高水平創新賦能品牌發展。
在戰略層面,浙江中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創新體系建設納入企業高質量發展總綱,統籌布局、系統謀劃“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他們強化規劃引領,突出品牌高質量發展,在重點領域布局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科技項目,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以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提升創新綜合效能,著力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在創新資源上,浙江中煙堅持“產學研”深度融合,探索集約高效的創新合作模式,助力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他們融入行業創新大局,聯動上下游、協同工商研,聚焦行業共性問題,開展戰略合作研究;依托浙江創新區域優勢,與屬地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交流;強化內部創新力量整合,以“三大攻堅戰”年度創新課題為紐帶,鼓勵跨領域、跨部門合作,推動兩廠共研問題、共創技術、共享成果。
浙江中煙技術中心煙葉技能領域首特專家、工作室領班人徐志強(左四)向工作室人員傳授特殊煙葉的辨識技巧。高瑞迪攝
在創新方式上,浙江中煙持續強化數實融合,積極融入數字化轉型大局,助力產品研發上水平。他們以數字化賦能產品設計,構建產品輔助設計模型集群,提升精準設計水平;以數字化賦能全鏈品控,搭建智能檢測系統和質量管控平臺,打造基于產品鏈的精準化、智能化品質管控體系;以數字化賦能原料保障,構建煙葉評級數字化模型,打造“數字評級員”,嚴格把控煙葉質量。
近日,在河南省郟縣的烘烤工場新一代的熱泵烤房中,工作人員調試校準高清攝像頭的成像參數,控制中心后臺的數字孿生模型正模擬著煙葉烘烤全流程,智能設備全面進入“升級”狀態,整裝迎接新一年的煙葉生產季。
這套由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開發的“智能烘烤科學家”系統,正成為廣大煙農的“數字助手”。該系統基于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能夠快速識別鮮煙葉的成熟度,匹配最優烘烤曲線,實時判斷煙葉變黃、失水、褐變程度。截至2024年年底,“智能烘烤科學家”系統已經在11個省的700余座烤房推廣應用,實現了無人值守的煙葉自適應烘烤。
鄭州院科研人員在進行風味科學檢測實驗。鄭州院供圖
從“人控”到“智控”,智能烘烤技術推動煙葉烘烤邁向更高水平,不僅讓煙葉品質更加穩定,更推動煙葉烘烤不斷向低碳化、精準化邁進。
近年來,鄭州院緊緊圍繞提升戰略科技力量的發展主題,積極推動實現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奮力培育發展煙草新質生產力,有效探索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路徑,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重要技術攻關,是突破技術瓶頸、實現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鄭州院聚焦煙草產業的關鍵環節,在基礎研究領域,圍繞煙草生物技術、熱質傳遞等方向深入鉆研,解析煙堿合成調控規律等,為產業創新夯實了理論基礎。
建設創新平臺,是整合資源、貫通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的戰略支撐。鄭州院以平臺建設為核心,全力打造行業級研發與轉化樞紐。香精香料大平臺建設獲國家煙草專賣局重點支持,推動實現研發生產一體化,全面支撐卷煙自主調香戰略。
鄭州院科研人員在開展煙草化學實驗。鄭州院供圖
加強院企合作,是加速成果轉化、突破企業發展瓶頸的關鍵路徑。鄭州院堅持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成果高效轉化。他們與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戰略協議,已建成11個聯合實驗室及工程中心,加快實現創新成果在企業落地;開展檢驗檢測、煙草工藝等領域的專業培訓,超5000人次參與,接收50余名行業科技人員來院開展中長期交流鍛煉,助力培養行業高層次創新人才。
明亮的實驗室內,研究人員正全神貫注鉆研著,借助分子生物學技術精準分析每一個樣本,推動煙草農業研究不斷深入。廣袤的實驗田中,研究人員通過集成傳感器、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測煙葉的生長狀況,并對病蟲害進行實時預警……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這座匯聚了行業產業專家與新生代科研人才的科研院所,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中國農科院煙草研究所所長、煙草功能成分與生物合成創新團隊首席張忠鋒(左二)在觀察煙草組織培養生長情況。林曉陽供圖
煙草研究所緊緊圍繞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強化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推動實現煙草農業科技創新自立自強。
在煙草品質代謝調控、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狀研究中,煙草研究所實現了重要理論突破。他們發掘出一批青枯病抗性、病毒抗性等關鍵基因,助力篩選優質原料;深入挖掘潛在靶標,揭示分子機制,在植物病毒傳播、手性殺菌劑的選擇性生物效應及青枯病防控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在致病菌檢測傳感系統、納米核酸抗病毒藥物及靜電紡絲“仿生根”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農科院煙草研究所遺傳育種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旦(右一)在向研究生講授煙草生物合成原理。林曉陽供圖
他們在典型區域煙草農業優質高效綠色栽培、煙草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特殊香韻煙草新品種的培育等領域取得了關鍵技術突破,在全國主要煙葉生產省份開展糧煙融合種植模式的試驗與示范,開發智能生產決策模型和新型農機裝備;應用物聯網技術優化煙苗栽培,實現煙草病蟲害監測體系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生產質量與效率。
他們開發了生物合成天然藥物成分、生物酶等產品,助力煙葉生產實現綠色轉型,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建立煙花香料提取技術,推廣面積超過8000畝,相關提取物已得到應用;優化發酵過程,持續改善雪茄煙葉整體風味品質。
(作者:王林、劉文靜、何文苗、張百厚、趙英豪、孟鶴、張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