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商的崛起,直播帶貨節奏的加快,還有疫情對整體消費的影響,傳統零售行業的發展遭遇“瓶頸”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各地政府也正在積極推動零售業的發展,但疫情的反撲,這些推動雖有收效,但不足以掀起大的風浪。
那么,當下對實體零售業來說,最大的痛點是什么?作為店主該如何打通這些痛點,實行自救的同時,也能帶動行業整體的發展?我認為傳統零售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遇阻的核心痛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痛點1:成本過高,薄利卻難多銷
作為一名店主,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分析,近年來,人力、貨品、運輸、租金等各方面的成本均在上漲。據統計,傳統零售的經營模式較固定,其所售賣的商品毛利率一般都不是很高,大多不會超過20%,有的甚至更低。所以,一直以來都采取的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可如今,“薄利”銷售的形式是常態,但“多銷”卻難以為繼,加上出現的同行惡性競爭,更會出現賠本賺吆喝的窘境,給難以維持的生意雪上加霜。
痛點2:推廣力薄,缺乏品牌效應
當下,像我這樣屬于“單兵作戰”的線下店主特別多,在吸引客流,營銷宣傳,制作發展會員等方面都勢單力薄,根本拼不過大品牌。以社區便利店為例,由于社區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意識和形態,一般是很難取得由品牌帶來的客流。既沒有辦法與大型的商場匹敵,又競爭不過那些連鎖品牌,加上同行之間的競爭觀念,最為重要的是缺乏品牌效應的支撐,讓很多線下的便利店面臨營收銳減的窘境,這一點我感觸很深。
痛點3:同質商品,開啟價格大戰
如今“同質化”競爭是線下零售行業面臨的另一大難題,各同行之間在價格、產品和服務方面相差不多,那么誰會贏得顧客?結果是很難讓顧客最終青睞于你。
于是,很多零售店主因此只能通過,打折促銷來吸引客戶。最終導致自己的生意走進“成也價格戰,敗也價格戰”的死胡同。更有甚者會讓一些膽大的店主鋌而走險,開通旁門左道來獲取利益,最后卻是消費者買了假貨吃虧上當。
了解了線下門店的痛點,那該如何尋找合適的方法來打通呢?
首先要解決痛點1,就要想辦法降低成本。商品成本由供貨商控制,可以據理力爭降低進貨價,跟供貨商建立長期合作,做累計數量以便降低進貨成本,這樣雙方都受益。最為主要的是要減少店內損耗,畢竟,在這個激烈的競爭環境沒有損耗也就等于盈利。
當然,盡量避免與同行之間行成惡性競爭的狀態,這樣等于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都沒有好處。
其次要解決痛點2,可以選擇異業聯盟,或者借雞生蛋。比如,設立店中店,一起共享房租,還可以相互合作,利用彼此的優勢來拉動自己所需,這種共享模式,不僅可以很好的降低成本,更可以讓店內同盟與你聯手吸引顧客。
更主要的是要培養顧客的品牌意識,讓品牌效應得到有效發展,但是首先店主要學習推廣品牌的技巧,讓品牌自身發揮作用,然后再帶動培養消費意識,行成良性循環,自然會得到預期效果。
最后要解決痛點3,走私人訂制特色路線。一定不要糾纏與顧客打價格戰,有時間多跑市場,也可以跟商家合作,走私人訂制路線,同類品牌商品,可以要求商家做好分類,比如,同樣八寶粥,臨近同行家賣360克,而我可以要求賣280克。同樣的水,你家要藍標,我可以要求單獨給我做紅標,這樣可以很好的避免同質化商品上的價格競爭。
當然,在服務上可以另辟蹊徑,比如用廢舊商品置換,增加營業時間,或者送貨上門,盡量拉開與同行的價格和服務差異,顧客自然也會主動青睞于你。
作為零售店主,試著打通自己經營中遇到的痛點,梳理好自己的經營思路,相信可以讓經營之路越來越順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