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第34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為“承諾戒煙”,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是在一年內成功幫助1億人戒煙。在5月18日,北京市控煙協會和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2021年世界無煙日戒煙倡導活動”上,北京市控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崔小波說,“在31個煙草高流行國里中國吸煙者想戒煙比例倒數第二,11年來我國吸煙率僅降了1.5%和戒煙人數低也有關系。”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北京市控煙協會的多位專家也呼吁,中國應加強戒煙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戒煙成功率。
“將戒煙治療納入醫保的政策研究范圍”再次被重點提及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慢病控制項目負責人印曦在當天的會議上說:“提供戒煙幫助,是任何一個國家煙草控制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為戒煙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包括戒煙門診、戒煙熱線、再加上輔助藥物治療,其戒煙成功率就會翻一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副主任、研究院肖琳建議,將煙草依賴疾病納入門診慢特病病種管理范圍,制定將戒煙治療納入醫保的政策研究范圍;將戒煙作為治療周期長、對健康損害大、費用負擔重的疾病門診費用納入共濟保障范圍。
北京市控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崔小波在隨后的采訪中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
在隨后的媒體采訪和報道中,“將戒煙治療納入醫保的政策研究范圍”成為報道重點。
“戒煙藥入醫保”屬于“老生常談”
值得注意的是,“將戒煙治療納入醫保的政策研究范圍”的論調并非新的戒煙觀點,而是一個爭議長達10年的老論調。
早在2012年,對于“醫保戒煙”就引發不少社會爭議。一些人認為,目前利用戒煙藥來戒煙的煙民還比較少,推行“醫保戒煙”能夠有效地提高煙民戒煙的主動性,推動控煙行動的開展。但此論調一出即受到更多的人反擊,大多數觀點都認為,各地醫保都在集中力量保障大病醫療,吸煙者已經占用過多的醫療資源,醫保部門不僅不應該將戒煙費用納入醫保,還應該對吸煙者登記備案,提高醫療自費的比例,對于由自己吸煙引起的疾病不應該再占用公共醫療資源給予醫保報銷。
在2018年,還有網民對這一報道在評論區提出非常犀利的兩個問題:
一、醫保資金有限,戒煙是否是最緊迫的公共醫療事務?如果戒煙藥能入醫保,那么,“配眼鏡”的費用也可以嗎?
二、戒煙藥的潛在消費者是富人,還是窮人?“這需要有關方面對煙民的收入結構進行科學的分析,如果戒煙藥入醫保的主要受益者是“偉哥的消費者”,那就說不過去了。難道買偉哥也要報銷嗎?”
戒煙藥入醫保引起爭議的焦點還是在一個公平性上,吸煙是個人惡習,決不能用全民醫保來為這種惡習買單。另外,戒煙藥入醫保,并不是控煙最有效、最根本的辦法。
有網友表示,如果戒煙的主觀性強,可以一分錢不花;如果不想戒煙,即使服藥也不一定有效。2012年,在接受追蹤調查的787名戒煙人中,接受和沒有接受治療尼古丁替代療法的戒煙者,最后都有1/3重新吸煙。研究人員表示,煙民的戒煙意志力可能比尼古丁替代療法更有效。
群眾說意志力才是戒煙能否成功的關鍵,但一些聲音卻一再強調藥物在戒煙過程中的重要性,這不由得令人懷疑——他們說的是對的嗎?難道背后有什么我們不能知道的事情嗎?
這件事,大多數群眾不認可,一些專家和研究人員也不認可,甚至煙民也不支持,那么為什么卻總有人一直對“戒煙藥入醫保”堅持不懈推波助瀾呢?
誰一直在背后推動“戒煙藥入醫保”
為什么這個話題10年來不斷被反復提及,而且一些媒體和組織熱此不彼,我們不得不想到——資本的力量。
還是來看一下2012年的媒體報道:
媒介透露,目前沒有國產的戒煙藥物,進口藥物價格昂貴,半年一個療程,需要3300元,國內市場上的戒煙藥物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美國輝瑞公司的“暢沛”、美國強生公司的“力克雷”和瑞士諾華公司的“尼派”。其中,輝瑞公司的戒煙藥“暢沛”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毋庸置疑,戒煙藥入醫保,獲得利益最大的就將是這三家跨國醫藥企業,他們共同覬覦中國超過3000億元的戒煙藥市場。
但這些國外的戒煙藥物在安全性上也存在隱患。據歐美媒體的報道,輝瑞公司暢銷戒煙藥暢沛會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幾率大幅增加,這些疾病中包括中風和心臟病。盡管輝瑞公司堅持暢沛不存在任何安全性問題,但有關暢沛會產生副作用的報告一直沒有停止過。除了副作用的問題,暢沛高昂的定價也是一個問題。根據公開資料,作為醫生處方藥的暢沛用于難以戒煙的重度吸煙者,一個月的藥費大約為700元,一個療程需要3個月,一個完整治療周期需要至少2100元。如此高的定價水平,與國家醫療保險付費制度和基本藥物“保基本”的初衷顯然都有距離。
而一個無法忽略的真相是,在戒煙藥之外,一些稀罕病患者,他們比吸煙者更迫切需要拯救,因為他們的病遠比吸煙者的癮無辜得多。有更重要的公共醫療事務要做,醫保錢花在這上面,遠比花在戒煙藥上面更令人信服。
這個被爭議了10年的話題如今借著第34個無煙日主題的名義又被重新炒作,一些人決口不提這些國外戒煙藥物的安全性問題,卻堅持認為戒煙藥入醫保能推動我國的控煙“步伐”,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也不可否認這個方法并不是控煙最有效、最根本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損國家醫保體系的公平公正性。因此,戒煙藥入醫保,還需慎重考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