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豐村位于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如今,這里屋舍靚麗、設施齊全、街巷整潔、綠植蔥蘢,一棟棟整齊排列的樓房讓人眼前一亮。
“寬敞的硬化道路進村入戶,文化廣場建起來,環境衛生越來越好……”談起年豐村的變化,村民熊軍有說不完的話。
誰能想到,昔日的年豐村是另外一番景象:道路坑洼不平,房舍破敗不堪,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跟不上,產業發展受阻,集體經濟滯后,村民貧窮落后。年豐村所在的石門鄉,古稱石門坎,位于威寧縣西北部滇黔交界處,山高路險、溝谷縱橫、土地貧瘠的自然環境嚴重制約了石門鄉的發展,石門鄉成為貴州省確定的20個極貧鄉鎮之一。
2015年,年豐村獲得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援建資金200萬元后,撬動整合各方資金,改善村容村貌。門窗墻體粉刷一新、硬化通組入戶路、安裝進村路燈、修建村委會辦公室、新建文化廣場、搭建文化長廊……年豐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脫貧致富,根本在人,內生動力是關鍵。為扭轉部分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提振他們脫貧致富的精氣神,2017年4月,年豐村黨支部率先成立了村級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平均每月開班8場次,邀請農業專家、金融專家、手工技師等各領域專業人員為廣大村民授課,宣傳黨的政策,傳授生產技能。
思路一改天地新。“人勤地不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就要靠勤勞的雙手來致富”……有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年豐村的貧困群眾思想觀念轉變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脫貧的信心越來越足。
此外,每年農閑時,村里都利用新建的文化廣場,組織村民開展籃球賽、運動會、拔河等活動,豐富村民的體育文化生活。
脫貧攻堅成在產業,鄉村振興重在產業。畢節市局(公司)結合烤煙發展規劃,加大對年豐村烤煙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強機耕道、烤房等煙區基礎設施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原來的石門收購點距離年豐村幾十公里,年豐村的煙農交售煙葉十分不便。經過調查研究,畢節市局(公司)將石門收購點改建到年豐村村口,方便了當地煙農售煙。
有了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烤煙產業成為年豐村的重要產業,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不到3000元增加到如今的1.2萬余元。
54歲的陳大聰是一名種煙24年的老煙農。靠著每年種煙的收入,他供著4個孩子上學。其中,他的大兒子是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碩士研究生,大女兒在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讀大二。
“孩子只要想繼續上學,我們就繼續種煙供他們。”陳大聰說,他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苦,現在日子好了,一定要讓孩子們接受高等教育。
“等孩子們都有出息了,我們就種種煙、存些錢,到縣城買個房子養老。”陳大聰說。
烤煙產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老煙農收入,還讓留在家鄉就近工作成為年豐村一些年輕人的新選擇。
20多歲的村民胡吉江2020年以前在浙江打工。2020年年初回家過年后,因為疫情,他無法出門務工。在父親的勸說下,兩人種植了50畝煙葉,年收入20余萬元。
“這比打工掙得多,我以后就安心種煙了。”經過對比,胡吉江準備2021年繼續種煙,安心做一名煙農。
年豐村堅持以烤煙產業為主、其他產業為輔的發展模式,在發展烤煙產業的同時,利用煙水配套工程、機耕路等發展其他產業,種植各種蔬菜4800余畝、果林800余畝。
“在煙草部門的幫助下,我們村大力發展各種產業,讓不便外出打工的村民留在村里也能致富。”年豐村村委會副主任陳波說。
一手抓物質富裕,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夯實基礎,多種產業喜獲豐收;一手抓精神脫貧,著力倡導文明新風、摒棄陋習,廣大村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年豐村,用實際行動創造出新農村的“豐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