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楊林橋鎮白鶴洞村是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發源地。時隔20余年后,今年是該村重新種植煙葉的第3年,長久的空窗期不僅這片“葉”沒凋零,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這片葉也成為了煙農的“希望葉”。
煙田“綠”意濃
田野作畫綠意濃,孕育漫山新希望。走進5月份的白鶴洞村,一株株煙苗綠意盎然,茁壯生長。田間地頭的一盞盞太陽能殺蟲燈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這是秭歸煙區今年新增的綠色“防控衛士”。
“太陽能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波特性進行殺蟲,一盞太陽能殺蟲燈輻射面積30—50畝左右且殺蟲效果非常顯著,可有效捕捉斜紋夜蛾、地老虎等成蟲,誘蚜黃板+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殺蟲措施可以減少30%左右的農藥用量。”楊林煙葉站站長介紹道。
“以前都是用黃板紙來捕捉害蟲,現在煙草利民政策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新增加的太陽能殺蟲燈全部普惠予煙農,我們不需要出一分錢。”煙農譚本琴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秭歸縣局(營銷部)通過積極探索,推廣應用芽繭蜂、黃板紙、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防治技術,實現了煙草病蟲害防治理念由化學防治為主向生物、物理防治為主轉變,搭建起“生態、特色、優質、安全”的煙草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推進煙草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烤房“金”葉生
綠葉入炕金葉出,護農烘烤助增收。隨著烤房大門緩緩打開,烤好的煙葉出現在眼前時,煙農雷長清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今天因天氣干旱,上部煙葉開片不是很好,總擔心今年煙葉烤壞了,現在看來是我多慮了,咱們的專業化烘烤隊員是真給力呀!”煙農雷長清笑著說道。
為發揮煙葉產業優勢,深入推進煙葉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2022年,秭歸縣局(營銷部)因村施策,探索形成了“村經濟合作社+專業化服務社(隊)”的“白鶴模式”。
“白鶴模式”以全托管服務徹底打消了白鶴洞村煙農沒有烤煙經驗的顧慮,煙農只需把采摘好的煙葉送過來,由專業化采編工人進行分類、裝煙、上炕,再由專業化烘烤人員進行烘烤,為煙農提供“保姆式”全托服務。
目前,在秭歸煙區,傳統的燃煤烤房已被越來越多的生物質燃料烤房和電能烤房替代,低碳烤房加專業化服務助力秭歸煙葉“點綠成金”。
多元產業興
煙葉采盡土微露,一點新綠扮人間。初冬時節,白鶴洞村的一片片田塊里綠意盎然。
“今年,我在冬閑的煙田里種了30畝白菜,其生長周期短、見效快,經濟價值高,2個多月便可采收,預估產量可達4.5萬斤,能為我帶來近2萬元的收入。”煙農譚本琴滿臉喜悅地說道。
“種植白菜不僅可以增加煙農收入,其根系與莖葉殘留物能夠有效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發生率,為來年的煙葉生長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條件。”楊林煙葉站站長說道。
為因地制宜構建穩煙增糧新模式,今年,白鶴洞村開展糧煙輪作總面積超一千畝,“小麥+煙”套種400多畝,“白菜+煙”套種600多畝,為煙農帶來收入200余萬元。
秭歸縣局(營銷部)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持,鼓勵煙農發展多元產業,拓寬增收渠道,讓煙農在發展好煙葉產業的同時找到了更多致富的“金鑰匙”,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綠色煙田孕育金色希望。秭歸縣局(營銷部)將繼續深化綠色生產,不斷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繪制鄉村振興新畫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