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湖南衡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緊跟行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聚焦煙農所需、煙農所急,將數字化融入煙草農業,著力推進數據賦能、智慧生產、精益轉型,促進科技賦能,在廣袤煙田里鋪就一條“為農、便農、利農”的農業數字化發展之路。
云上管理 讓煙農種煙更加輕松
(圖為煙田里的環境監測站)
“我種了十多年煙葉,從沒想過現在掏手機就能管好煙田!現在地里裝的那些‘小玩意’,啥時候缺水、缺肥,立馬就能通過手機告訴我該打啥藥。去年光買農藥的錢就省了小兩千,煙葉還綠油油沒病斑,你說神不神?”衡陽縣洪市鎮80后煙農胡科能高興地說道。
胡科能口中所說的“小玩意”是衡陽縣局(分公司)在煙田最新安裝的土壤墑情環境監測設備,該設備可提供實時土壤溫濕度、PH值及速效氮磷鉀,自動生成可視化圖表,為煙農各項農藝措施的開展提供精準的數字支撐,讓生產過程更加便捷化。
數字化轉型是科技賦能煙葉生產最有力的體現。2022年以來,衡陽縣局(分公司)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傳感器+ 終端APP+數據中心”的模式,在洪市鎮明翰村煙稻公園、臺九數字家庭農場構建了“田天空”三維一體的數字煙田管理系統,該系統涵蓋了土壤墑情檢測、田間微型氣象站、蟲情檢測、遠程視頻監控等多個物聯網設備,可將每個生產環節的相關數據信息在后臺匯總,實時掌控煙葉生產進度、技術落實情況、原料保障水平,不僅讓生產業務化繁為簡,更讓每一位煙葉技術員都能輕松實現“一機在手,生產動態我有”。
機械生產 ?讓煙農種煙更加高效
(圖為起壟機在煙田翻耕)
寒冬時節,衡陽縣明翰村的煙田里一片繁忙,“大鐵牛”“小農機”輪番上陣,伴隨著機器“轟隆隆”的運轉,原本平整的土地逐漸被整修成一條條規整的壟溝,一派生氣盎然的冬耕景象。
“原來種煙要用鋤頭鐮刀開溝起壟,勞動強度很大,現在采用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多了。”來自金蘭鎮的煙農馮向斌高興地說道,“以前4個人一天起壟1畝地,現在使用農機具每人每天可起壟30畝地,種煙越來越輕松了!”
近年來,衡陽縣局(分公司)聚焦“機藝”融合發力,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為平臺,組建專業化服務隊伍,大力開展移栽、培土、覆膜、采收等關鍵環節機械選型、適配及產學研融合發展,機耕、植保、施肥實現了全面機械化,助力煙農減工降本、提質增效。
“通過機械化起壟,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還能使煙田起壟更高、壟體更飽滿,達到蓄水保墑、配肥活力、活化土壤和減少病蟲害等目的,對提高煙葉產量品質有良好的作用。”衡陽縣局(分公司)煙葉技術員蔣君洋介紹道。
在全程機械化的助力下,煙葉生產減工降本效果顯著,2024年,全縣實現專業化機耕、中耕綜合覆蓋率達70%以上,畝均生產用工降至18個以內。
數字煙站 讓煙農服務更有保障
俗話說,煙葉三分靠種植,七分靠管理。基層煙站作為連接工業企業與煙農的橋梁紐帶,發揮著服務煙農、管理生產、保障供給的關鍵作用。
走進衡陽縣洪市煙站,干凈整潔的路面,現代化舒適明亮的服務大廳,干凈整潔的煙站倉庫,各類物品整齊堆放,讓前來辦事的煙農、零售戶更舒心。
2022年以來,衡陽縣局(分公司)以煙葉產購銷全程數字化管理為目標,聚焦煙葉收購質量管理、現場管理、煙站安全管理等煙葉數字化轉型相對薄弱的環節,對洪市煙站進行全面升級提質改造。借助AI、云計算、大數據模型等技術,啟用煙葉收購質量智能輔助、6S管理、智慧安防管理以及智慧消防管理四個系統,對煙的不合格產品、人的不規范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這套煙葉收購質量智能輔助系統,通過在初檢臺和評級環節都架設了AI攝像頭,對非煙物質、青雜煙等進行檢測,對不合格品進行現場提醒,同時配合對評級員的行為的檢測,能夠規范相關行為。” 洪市煙站站長李茂卿介紹道。
洪市煙站通過智慧物聯網的搭建,建立了一個科學,有效的數字化智慧煙站,作為專業化服務和促農增收的“神經末梢”,持續為衡陽縣煙區發展賦能,提質增效顯著。2024年技術員人均服務面積2975畝,煙農滿意度達到98分以上。
展望未來,衡陽縣局(分公司)將不斷開拓與創新,推動煙葉生產種植智能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鄉村振興,繪就現代煙草農業新圖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