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相佐給村民講烤煙大田移栽技術要領。凌云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適時早栽是生產優質煙的關鍵一環,現在我們每畝要種1200—1300株;移栽前若下透雨,可在雨后及時蓋膜,保墑提溫……”2月23日,廣西百色市凌云縣朝里瑤族鄉六作村第一書記陸相佐給村民講烤煙大田移栽技術要領。
陸相佐是凌云縣煙草專賣局生產科技術員,2009年來他負責朝里瑤族鄉烤煙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工作,2018年初本可以回縣局上班,沒有想到陸相佐主動跟局領導要求繼續留在朝里工作,擔任六作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歲月不饒人,轉眼間陸相佐來朝里一干就是12年頭,他也從一個青年小伙變成了中年男人,朝里人就沒幾個不認識他,為此大家都叫他“陸煙草”。
駐村后,貧困戶脫貧致富在何方?怎樣把烤煙生產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六作村如何按時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是陸相佐想得最多的事。他根據選派單位性質,結合所駐村實際情況,有針對性開民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的脫貧愿望,制定幫扶措施:爭取項目資金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通過土地流轉、加大技術指導等,采取“煙—稻或煙—薯”輪作,讓村民持續增收;此外,他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百香果,就地經商或外出務工等,多渠道增加收入。
冬季大田翻土、石灰消毒田塊、組織煙農育苗,春季調運農資、清理渠道、定根水、培土,夏季田間管理、灌旺長水、打頂抹牙,夏末組織摘煙葉、烘烤,秋季干煙葉分級夾把,儲存干煙,組織出售等,每個環節都得嚴格的技術指導和把關,陸相佐始終與煙農一起從春忙到冬。他白天田間地頭來回跑,夜晚他和村組干們開會商產業,全村375戶和每塊煙田都有他串串腳印,戶戶留下他深深足跡。
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至2020年全鄉烤煙生產保持穩定,六作村每年烤煙生產面積均超過全鄉半數以上。六作村先后有21戶貧困戶100多人,通過發展烤煙生產年戶均收入在2.5萬元以上,實現了高質量脫貧。
為進一步與群眾打成一片,更好地為村民服務,日前陸相佐與家人商量后并將戶口轉到六作村,從此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六作人。駐村以來,由于他思想上進,工作成效明顯,2019年在村里加入黨組織;同年11月,調整為六作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從駐村工作員到駐村第一書記角色的轉換,陸相佐深感責任重大,2020年初,他放棄新春佳節,與駐村隊員、村兩委干部進村入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兩不誤,2020年春節過后,他及時組織群眾發展春耕生產。全村煙—稻497畝,早、中、晚玉米116畝,種桑養蠶面積180畝,土地流轉發展那巴黃金百香果250畝并安置全村68人就地務工,實現了六作村富余勞力嘗到公司+農戶零的突破。陸相佐的不懈努力下,截至2020年,六作村先后有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40人,實現高質量脫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