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女兒,我們終于找到你了!”
在浙江臨海市古城街道下橋路“香溢紅色驛站”的店堂內,一聲遲到39年的“媽媽”,深深地觸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39年前,家住臨海市永豐鎮的杜中根一家與女兒郭春娟失散,時隔多年,在許菊青的竭力幫助下,一家人終于再度迎來團圓。
許菊青是臨海市古城街道下橋路“香溢紅色驛站”的店主,此外,她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身份——臺州市尋親團的團長,在她的“香溢紅色驛站”中,掛滿各種各樣的錦旗,金光搖曳,仿佛在述說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最初是為了找到妹妹,但是在認識了這么多有著相同遭遇的人以后,我也想為大家做點什么。”回憶起在驛站開辟“尋親角”的初衷,許菊青非常感慨。
2008年,大姐在彌留之際握著許菊青的手說:“我們還有一個流落在外的妹妹,如果可以,一定要找到她,這也是母親的遺愿……”
就這樣,帶著母親和大姐的寄托,許菊青踏上了漫漫尋親之路。十四年來,許菊青輾轉各地尋親大會,不斷發放尋親資料,并在網上發布尋親信息,卻都杳無音信。而在尋找妹妹的過程中,許菊青也遇到了許多有著同樣遭遇的人們,他們之中有尋女三十余年的父親、有傾盡所有尋女的母親、有苦苦尋根多年的老漢……
對于這些與她有著同樣的經歷的人,許菊青感同身受,她決心要為這些一直“在路上”的尋親者們做些什么。就這樣,2009年,許菊青組建了尋親團,將尋親者、志愿者們聚集在一起,尋找親人的同時也為其他人提供線索。
漸漸的,尋親團的規模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在看到尋親力量不斷加強的同時,許菊青也在思索:“如果有一個地方能夠作為大家信息的‘集散地’就好了。”為了讓大家能更暢通、更便利地交流線索與信息,許菊青在自家的“香溢紅色驛站”打造了“尋親一角”。
平日里,許菊青就在驛站與群里的志愿者們進行信息交流,把尋親平臺以及各個尋親群所采集的線索集中整理,并將這些信息粘貼擺放于店內的“尋親角”,通過驛站的客流,將消息傳遞給需要的人們,這里逐漸成了尋親團的“工作室”。每個月的10號,她會與“臺州尋親團”的志愿者們一同在臨海崇和門西廣場將整理出來的信息進行展出,并接納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這個隊伍。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這家特殊的“香溢紅色驛站”,不少人特意來到這里向許菊青講述自己的尋親經歷,希望能通過驛站里的“尋親角”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迎來送往之間,這方小小的驛站,寄托著一群人對于親情最真摯的渴望。
“幫助他們也等于幫助自己。”這是許菊青不變的初心,微信里20000多人的列表,見證了她的尋親之旅。自許菊青尋親以來,她先后幫助132戶家庭找尋到了失散的親人。十余年間,她還自費幫助有需要的人們,讓他們得以與家人團聚。
十多年過去了,許菊青從沒停下尋找親人的步伐,“我堅信只要我不放棄,希望就在前方!”雖然妹妹還沒有找到,但每當幫助一戶家庭回歸團聚,她就打心眼兒里覺得一切都值了。通過“香溢紅色驛站”,許菊青也結識了很多的“兄弟姐妹”,他們將繼續攜手,為自己尋找親人的同時也將希望帶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