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旋律響起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這首曲調悠揚的民謠如今已經響徹南北,甚至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在世界廣為傳頌。
一首民謠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外,和它背后蘊含的內涵也不無關系。今天,小編精心挑選了幾首各地極具特色的煙草民謠,借煙草向大家展現民謠的獨特魅力和各地的風俗百態~
四川
“伸手要煙不羞恥,伸手要酒不羞恥,伸手要飯才羞恥。”
這是一首流傳于四川省涼山州彝族的民謠。在那里,男女老幼皆嗜好吸煙,素有“煙是子孫煙”的說法,因而,彝族人吸煙,被認為是“子孫不斷”“傳宗接代”的標志。
陜西
“住在老林邊,吸的蘭花煙,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
“喝的罐罐寧,煮著鼎罐飯,吸的轉轉煙,快活似神仙。”
這兩首民謠描繪了兩幅陜西民俗畫卷,展現了陜南山區群眾的生活情趣。蘭花煙又名茄葉煙,煙葉呈橢圓形,肥厚油重,與茄葉相似,花成蘭色而得名。陜南山民冬天圍著火喝茶抽煙被認作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
廣州
“‘大金鹿’(自行車品牌),中山裝,兜里裝著‘兩毛三’(指‘豐收’牌香煙,流行于改革開放之初)。”
這首膾炙人口的民謠,以樸素生動的語言,反映了人民群眾生活的巨大變化。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卷煙銷售檔次不斷提高。可以說,這些民謠是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個縮影。
福建
“栽煙萬把叢,勝過富家翁。”
“要娶親,先種煙。”
這兩則民謠流傳自福建三明,講述了當地農名通過種煙成家立業、發家致富的故事,他們通過鼓勵農民種煙致富表現自己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
吉林
“比一比、算一算,精心種煙最合算;買小車、蓋新房,日子寬裕喜洋洋。”
這是在吉林省榆樹市某地廣為流傳的一首新民謠。同是講述煙農的生活,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明顯已比上一首民謠記錄的生活要富足得多,同時也體現了當地煙農精打細算、積極向上的精神。
民謠與煙草這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反映了各地各具特色的吸煙民俗,還真實地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卷煙消費者的生活水平。隨著時間流逝,它們更是逐漸演變為那個年代的縮影。
你還知道哪些煙草民謠?快來和小編一起分享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