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的日子,滿堂紅火,一盒紅彤彤的“喜煙”在婚宴上傳遞,這可不只是根煙那么簡單。
老李家兒子娶媳婦那天,我一進門就瞧見新郎官捧著煙盒滿屋子轉悠。“來,抽根喜煙!”老李兒子笑呵呵地遞過來,那煙盒紅得扎眼。接過煙的瞬間,我和其他七大姑八大姨都笑開了花,不為別的,就為這份面子和熱乎勁兒。
“這娃子有出息,結婚都整上好煙了!”隔壁劉大爺叼著煙嘚瑟地說,順手把煙盒塞進了上衣口袋,“留著慢慢抽,沾沾喜氣。”
農村辦喜事,煙的牌子可是大有講究。包裝紅艷艷的一看就喜慶,價格高點的更是面子十足。要說實在的,村里王二狗結婚時,家里條件不寬裕,也硬是咬牙買了幾條好煙。“結婚不就這一回嘛,得給老丈人和親戚們長臉!”
喜煙分發也是有門道的。我老家那邊,新郎必須得親自遞,俗話說“新人遞煙沾福氣”。更絕的是我表弟結婚那陣,被伴郎和哥們“架”著挨桌敬煙,遞不完不許走,急得滿頭大汗卻還得滿臉堆笑。嬸子在一旁看得直樂,“受點'罪'才知道媳婦兒不好娶啊!”
接過喜煙的賓客有說道的,都會客氣地推辭一番:“哎呀,太破費了!”但最后照樣美滋滋地收下。有些老煙槍現場就點上了,吞云吐霧間,滿臉寫著“這味兒就是正”。不抽煙的呢,也會客客氣氣地揣進兜里,回頭送給愛抽的親戚朋友,這喜氣總歸是要傳遞的。
城里的表哥結婚時新潮,給客人準備了“個性定制煙”,特地在煙外面準備個裝煙的盒子,盒上還印著他和新娘的合影,把煙拿出來,裝煙的盒子還能當紀念品留著。村里的張老三看了直咂舌:“城里人就是會玩,不過這錢花得值!”
有趣的是,現在有些年輕人把喜煙換成了糖果盒或小禮品。我侄子去年結婚,媳婦是個醫生,硬是把喜煙換成了定制巧克力。起初村里人還有些不習慣,但嘗了那甜頭后,老人們也笑呵呵地表示理解,“現在娃娃們有自己的想法,咱老一輩也得跟著時代走嘛!”
說實在的,在婚禮這樣的大場合,遞根喜煙看似小事,卻是人情往來的大智慧。有煙癮的賓客抽著喜煙,心里暖和;不抽的拿回家送人,也是面子十足。最重要的還是那份情誼,那份紅火喜慶的氛圍,那根煙里頭包含的,是新人對來客的一份真誠感謝。
無論城里鄉下,無論老派新潮,婚宴上的那盒喜煙,早已超越了煙草本身,成了中國人情味最濃的傳統之一。它承載的不只是一縷煙霧,更是一種割舍不斷的情感連接和文化認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