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紅格鎮的一處空地上,5名煙農手持鐵鍬,將一捆捆不列級煙葉整齊碼放。隨著鹽邊縣局(分公司)專賣工作人員的一聲“開始”,煙農們將水桶中的清水傾瀉而下,浸透煙葉,隨后將其填入預先挖好的土坑中掩埋。潮濕的煙葉在陽光下逐漸板結,最終與泥土融為一體。
主動擔當:從“要我管”到“我要管”
“這些煙葉留著只能占地方,還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不如就地處理干凈!”在鹽邊縣和愛彝族鄉,煙農李有飛指著自家的不列級煙葉向煙農王青玥說道。
過去,煙農因缺乏對不列級煙葉的正確處置意識,致使不列級煙葉容易流向非法制假窩點。如今,在鹽邊縣局(分公司)的引導下,全縣的煙農們深刻認識到,主動銷毀不僅是保護自身勞動成果,更是維護行業秩序的“責任田”。
專賣人員正在排查烤房群里的不列級煙葉
今年以來,鹽邊縣局(分公司)聚焦省局(公司)“打源頭、強監管、防擴散、凈市場”的行動指南,嚴格執行《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草專賣監管工作方案》,通過普法宣教、技術賦能等方式,持續激發煙農內生動力,讓防范非法流通從“單向監管”轉為“雙向奔赴”。
多維聚力:從“被動管”到“主動報”
為凝聚共識,鹽邊縣局(分公司)推出“靶向式”普法。線上,依托煙葉信息平臺推送典型案例,以“一圖看懂法律風險”“一次宣講普及假煙危害”等形式,直觀展現不列級煙葉流入黑市的危害;線下,開設“田間課堂”,專賣人員深入煙農身邊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并普及不列級煙葉潛在風險。共和鄉煙農楊輝在參加培訓后感慨:“以前總覺得銷毀是浪費,現在才明白,這是在給自家產業‘排雷’!”
田間課堂普法現場
機制建設上,鹽邊縣局(分公司)構建“排查—動員—處置”全鏈條閉環,通過分區包干、敲門到戶,組織煙葉條線50余人次、專賣條線40余人次,耗時30余天,對轄區內841戶煙農開展全覆蓋排查。同時,通過前期宣貫及引導,共有25戶煙農自發參與此次排查行動。其中,排查前煙農主動上報不列級煙葉538公斤。
對于未主動上報但排查到存在不列級煙葉的煙農,由“煙葉人員+專賣人員”對于政策及危害進行再宣傳、再解讀,并開放自主申報渠道,引導煙農自愿、自發銷毀不列級煙葉。
治理進階:從“單戶清”到“全域凈”
開放煙農自主申報渠道的當日,新九鎮煙農盧付蘭便主動聯系:“之前老是舍不得,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過現在想通了,這批煙葉確實留著危害更大!”
隨著最后一車不列級煙葉完成浸水掩埋,此次全縣范圍內排查出的6630公斤的不列級煙葉已全部銷毀。站在銷毀現場,縣局(分公司)專賣管理監督科科長周歡指著填埋坑說:“這是一次全縣煙農對產業安全的集體守護行動。”
不列級煙葉銷毀現場
此次銷毀行動,不僅是鹽邊縣局(分公司)規模最大的一次煙農自主實踐,更標志著鹽邊煙草非法流通源頭治理邁入新階段。縣局(分公司)副局長鄧安武表示:“我們將繼續探索建立‘共防共治’新機制,切實把各級群眾的動員力轉化為監管效能。”
當清晨的陽光再次灑向鹽邊縣,煙農們已開始在充滿希望的煙田里備耕,而那些深埋地下的不列級煙葉,正化作滋養產業的養分,見證著共治共享的生動實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