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數字化”作為關鍵詞之一頻繁出現,還獨立成篇,著重強調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等。由此可見數字化轉型對于當下和未來的意義,它不僅已上升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手段,也是企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原色制圖
在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浪潮中,企業或因想要把握可能到來的機遇,或急于擺脫落后于時代步伐的焦慮,紛紛選擇投入其中,努力推進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縱觀歷史,每一次時代大潮中既蘊含著重大的發展機遇,也很容易在潮起潮落中出現意想不到的陷阱和誤區。以當下的數字化大潮為例,不少企業紛紛加大投入,大規模導入各種數字化工具,以為這樣就完成了數字化轉型,走在了時代的前列。這顯然是一種“工具至上”的思維,把技術看成了“包治百病”的靈藥。
正如人們常常強調的,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數字化工具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人來使用,并將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工具有機融合,才能真正激發出雙方的最大價值。而“工具至上”最大的弊端就是會過度放大工具的作用、輕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環境下,人往往機械地而非創造性地運用工具,甚至還會出現以工具中存在的不足為借口推諉扯皮的現象。
其實,數字化轉型在本質上來說還是“人”的轉型。對此,馬化騰曾說,數字化,不單在于技術,更關乎人;不單是一種工具,更是戰略本身。在筆者看來,對于任何一種轉型而言,其核心因素都是人,工具或技術只是輔助。
本報資料圖片
首先,數字化轉型旨在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手段解決成本和效率兩大問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而管理所面對的永遠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接不接受、愿不愿意推動,是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從1到N:企業數字化生存指南》的作者尤爾根·梅菲特有一個論斷:“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又一個障礙是人性深沉的弱點:我們習慣于線性思維,而高度顛覆性的變革會讓我們惶恐不安。”對于未知的變革,人們往往會表現出惶恐和不安的心理。因此,推動數字化轉型必須從思想上提高企業員工的認知,站在他們的角度認清轉型對企業和個人發展的意義,讓他們自覺參與其中、創造性地融入其中。說到底,數字化轉型的意義不是要人來適應系統,而是要改造系統以更好地解放人。
其次,成功的數字化轉型是以客戶為中心改革企業組織,從而實現業務重塑,也就是說,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創造客戶,以客戶為中心是所有企業獲得成功的底層密碼。這一套“密碼”對企業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普適的,只有滿足了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企業的行為才是有價值、可持續的,才會獲得客戶的正反饋。當然,在數字化時代,“以客戶為中心”不再是簡單地收集客戶反饋、提升自身服務,而是利用技術手段更加全面地發掘客戶深層次需求,創造性地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式,完成與客戶的共同成長。因此,在引入數字化工具的同時,企業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地圍繞客戶需求,在核心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持續開拓,不能讓所謂的“先進工具”沖淡了業務領域和核心技術層面的創新要求。
總之,推動轉型的執行者是人、核心要素是人,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還是要“以人為本”,切忌“工具至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